(靖州县林业局办公室:张克达 王晓博)
山核桃属胡桃科山核桃属,是我国著名的木本油料和干果树种。山核桃仁营养丰富,含脂肪、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钙、镁、磷、铁等多种矿质元素,对人体具有补气养血、润肝补肾、化痰止咳、温肺润肠之效。山核桃油富含人体大脑发育不可缺少的亚油酸和亚麻酸,为“健脑食品”。其树木质坚硬,纹理直,伸缩性小,抗击力强,弹性大,是优良的军工用材。山核桃适应性很强,无论山区、丘陵均可栽植,经营管理较其它经济林容易。干果贮运方便,收益期长(100年以上)。山核桃为落叶阔叶深根性树种,根系发达,枝叶繁茂,对防止水土流失,丰富森林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绿色保健食品的需求日益上升,山核桃产品的市场行情看好,经营山核桃林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靖州县是湖南山核桃的中心产区,人工栽培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其面积曾一度高达4万多亩,主要分布于横江桥、新厂、藕团、平茶、三锹、大堡子、寨牙等乡镇,年产山核桃干果200万公斤。由于经营管理粗放,生产技术落后,产量不稳定,山核桃在该县还没有真正形成产业优势。现存老残林树体衰老,病虫害严重,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改造,加上缺乏科学管理,大部分山核桃老林荒芜退化,核桃林面积逐年缩减,至2000年,全县山核桃保存面积不足2.5万亩。2000年以来,由于山核桃干果经济价值提高,科技进步以及林业政策改善,林农对山核桃生产有了新的认识,出现了积极管理老残林,大造新林的良好势头。目前该县山核桃林面积已达到3万多亩。全县山核桃生产经历了“发展——缩减——发展”的过程。
一、近年来新造林完成情况
自2000年以来,该县新造林平均每年以1000—1600亩的速度递增,全县新造林累计已达10000亩。其中2010年完成新造1127亩,2011年完成新造1614.7亩,2012年完成新造1048亩。主要品种有湖南山核桃、浙江山核桃、美国山核桃、云南薄壳山核桃等。
二、老残林改造情况
由于山核桃价值逐年看涨,广大林农对老残林改造的积极性也逐年提高。目前,全县已对1万余亩老残林采取了清除杂灌、垦覆施肥、病虫害防治、修枝整形、高接换冠、人工授粉等改造措施,产量逐年提高。
三、山核桃生产技术水平情况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靖州县山核桃生产技术水平也相应提高。上世纪九十年代, 该县开始对山核桃优良母树进行选优,至2003年,共选出优良母树50株,2002年突破湖南山核桃嫁接育苗技术关,嫁接成活率达80%以上,成果经省、市专家鉴定为“处国内领先地位”。接着在全县培育了一批嫁接能手,随后美国山核桃、浙江山核桃嫁接育苗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嫁接成活率达到85%以上,嫁接育苗技术得到普及。1983年,排牙山林场引种美国长山核桃,1996年始果,现单株年产干果70斤。1998年开始引种浙江山核桃,2001—2007年,陆续引进山核桃良种49个。这些引种的品种,在该县经嫁接育苗、栽培,现已陆续开花挂果,其优良性状表现很好。该县技术力量雄厚,有在职林业中、高级技术人员50多人,并有一批以王新春为主的离退休林业科技人员长期从事山核桃生产技术研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如《山核桃嫁接技术研究》论文在2002年6月《湖南林业科技》发表,并获得怀化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美国山核桃在靖州引种情况及品种测定》论文2007年4月在《湖南林业科技》发表;《山核桃引种栽培、早实丰产技术》论文2007年8月在《湖南林业科技》发表;2009年6月,龙小平的《促进山核桃树丰产的方法》被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授予知识产权专利。
四、山核桃加工建设情况
历史上曾采用土榨方法榨油食用,2000年以来,由于商品流通加快,核桃干果价格不断上涨,该县核桃除少量自留食用外,大部分以干果的形式销往浙江(浙商直接来靖收购),核桃加工业处于空白状态。但近年来,全县已有两家加工企业,一是靖州县金茶油科技开发部,是一家大型木本油料加工企业,主要产品有茶油和优质山核桃油,年加工业能力50万公斤;二是靖州县达臣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其山核桃加工厂正在建设中,2012年底即可投产,设计年加工能力100万公斤。
五、山核桃产业规划情况
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推动山区经济发展,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已将山核桃开发列入了全县“十二五”规划,并于2010年7月完成了《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2011—2020年山核桃产业发展规划》,准备利用10年时间,使全县山核桃面积达到10万亩,真正形成大产业,最终实现产业化经营,达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
六、主要做法及经验措施
1、科技带动。过去,靖州县山核桃生产技术落后,导致山核桃产业停滞不前。2000年,以王新春为代表的科技人员经多年探索,在山核桃嫁接育苗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嫁接成活率由原来的10%左右提高到80%以上。2000年以来,全县已普遍推广用嫁接苗造林(用嫁接苗造林开花结实早、树形矮化、产量提高)。2002年以来,该县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亚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浙江林学院、长沙、永州、河南等科研和生产单位引进美国山核桃、浙江山核桃优良品种49个,建立了采穗圃、试验观测园和示范林基地。每年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指导林农对新造幼林采取科学手段进行培育管理,适时除草,松土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修枝整形,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并对老残林进行垦覆、施肥、高接换冠、人工授粉等,提高了山核桃的产量和质量,增强了广大林农的信心,带动了该县山核桃产业逐步走向快速发展之路。
2、示范带动。近年来,该县重点扶持了杨天元、石德元、潘荣顺等6户山核桃种植户,并将他们的经验技术、生产效益向全县推介,这些典型示范户对周边群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全县已有500余户林农参与山核桃造林、育苗。
3、政策扶持。山核桃被该县列入重点产业建设项目,每年整合涉农资金予以扶持。该县林业局将山核桃造林列入造林计划,经验收合格后奖励木材生产计划,县扶贫办把山核桃开发作为重点扶贫项目,县老科协把山核桃开发作为技术服务重点。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造林资金匮乏。山核桃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投产寿命很长的树种,前期造林投资较高(前三年投资每亩1200元以上),初产年限较长(4—5年始果,8—10年才开始有效益)。尽管该县林农对山核桃项目的认识较高,积极性也有,但在投资上望而生畏,因此每年造林规模较小,大多为单户零星开发(面积多为20亩左右)。另外,由于缺乏投入,造林后抚育管理跟不上,影响了山核桃新造林的正常生长。低产林改造投资较大,短时期内效果不明显,导致该县低产林改造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投入,制约了该县山核桃产业的发展。
2、经营管理粗放。近年来,山核桃价格不断上涨,林农对山核桃老林愈加青睐,但该县现已投产的大多数为上百年的老林,林农传统的习惯是每年山核桃成熟时将树下的杂灌割除,以便于捡拾核桃籽,除此之外,大多数林农几乎没有采取任何土肥管理措施。结果多则多收,结果少则少收,亩平产量低且不稳定,经营管理十分粗放。
3、造林苗木缺乏。尽管山核桃嫁接育苗技术关在该县已获突破,但大规模良种化育苗还是空白,山核桃育苗还处于规模小而散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想育苗的、有资金的、掌握育苗技术的三者认识尚未统一,没有结成利益共同体。近三年来,该县山核桃苗木供不应求,每年到三月份已无苗可卖,价格不断上涨,如湖南山核桃今春销价为8—9元/株,美国山核桃20—30元/株。苗木缺乏,成为该县山核桃新造林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4、宣传力度不够。湖南山核桃虽然是我县的特色产品,但在全国范围内的认知度并不高,“靖州山核桃”品牌还没有真正形成,急需加大宣传力度,进行品牌认证,申请并创建靖州县地理标志产品。
八、加快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县委政府要成立强有力的山核桃产业发展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统一组织领导、协调全县山核桃产业建设,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改变过来各涉农部门互相推诿、扯皮的状况。
2、建立苗木基地,保障苗木供给。一是建立一个标准化的优良品种采穗圃;二是在林业主管部门的监管下建立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严格实行种苗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大种苗市场监管力度,提高苗木品质,保障优质苗木供给。
3、强化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含量。采用现代山核桃造林技术指导山核桃造林,确保造一块,成一块,提高造林质量,不断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引导林农对现有低、残老林实施改造,针对每块低、残老林的实际情况,采取修山垦复、施肥、更新老枝、高接换冠、密度调整等措施,促进低、残老林恢复生机,提高产量。
4、注重培植典型,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引导和扶持山核桃种植大户兴办高产稳产的山核桃基地。注重培植典型示范户,在技术和资金予以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5、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品牌建设。随着山核桃干果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山核桃加工业必须紧随跟进,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工企业要不断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和品牌建设,努力打造“靖州山核桃”标志品牌。
6、制定优惠政策,搭建发展平台。要围绕山核桃产业开发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一是县政府要设立山核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用于山核桃产业基地建设、科研攻关,技术培训及优秀奖励;二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投入山核桃产业;三是整合国家各涉农项目资金(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扶贫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移民后续产业建设项目等)重点安排到山核桃产业建设中;四是鼓励、引导和支持林地合法流转,使分散经营的林地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途径完成林地集约,便于经营者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同时推行林权抵押贷款,对山核桃产业经营者实施信贷支持,以解决产业建设的资金瓶颈。
7、创新经营模式,激活产业发展。建立合作互利、共创双赢的经济关系,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即由龙头企业牵头,分户经营的农户及承包经营的大户成立山核桃专业合作社,公司与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经营合同,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及部分资金,农户生产山核桃干果产品,然后由公司以不低于市场价收购,公司再进行加工销售。合作社架起了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桥梁,成了企业的生产车间。通过组建合作社,农户在不改变现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联合起来,把分户生产与统一经营相结合,以较高的组织化程度、理顺的组织结构和适度的规模进入市场,特别是在权益维护和产品销售上获得了有利的谈判地位,避免了单家独户面对市场势单力薄的局面。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三者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运作机制,既发挥了规模优势,又提高了经济效益,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充满活力的产业链。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