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新闻网·红网靖州站讯(通讯员 梁华 吴永超)山更绿了,河道更畅了,道路更好走了,村容村貌更靓了,村民日子更好过了……凡是到过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平茶镇铁炉村的人,都会有这种感悟;铁炉村的变化巨大。“最大的变化还应该是村民思想通了,心齐了,干劲足了。”村党支部书记彭小兰说起铁炉村变化尤显兴奋。
铁炉村地处湘黔两省交界地,是靖州县有名的“贫困村”。说起以前,彭小兰用了一个“苦”字形容:“全村虽然只有220户,800余人。但是耕地人均仅0.4亩,无法满足基本口粮需要,加上没有产业,经济基础薄弱,穷得买盐都赊账。为了摆脱贫困,大多数村民选择外出打工。”
变化始于这几年,特别是纳入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湖南省高寒山区扶贫村之后,铁炉村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时刻。面对这一机遇,酝酿已久的铁炉村民释放出全部的热情和力量,投入到这场“破茧”的嬗变中来。
建村级活动中心,清理河道,修通排灌渠,打通“断头路”,修建水泥路,引进矿泉水厂,建设养殖场……寂静的村寨,“火”了起来。
不到两年时间,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硬化村组路2.3公里,团寨道路20公里,清理河道4.5公里,300多平米的活动中心竣工,4万吨矿泉水生产线建成投产……“穷”的日子已成为昔日黄花。
基础设施在政策的和谐“春风”里改善,铁炉人致富奔小康的心劲儿也卯足了。
在该村矿泉水打工的村民杨再金,和笔者谈起如今的生活,感慨颇多:“以前八月打谷子,吃不到明年开春。加上没有手艺,家里穷得叮当响。现在好了,村里引进玉华山矿泉水厂,帮我们村解决了100多人的就业。现在日子好多了。”今年初,他进入矿泉水厂,成为了一名生产工人,当起了“两栖”农民,每月可实现劳动收入1200元左右。
感受幸福的铁炉人,思路更宽了,逐步把产业路延伸到了山上。如今,全村已发展楠竹7000亩,核桃800亩,地菇20万袋,年出栏数千头的养猪场1家,4万吨矿泉水厂。“前段时间,一位浙江老板看上了村里近万亩的楠竹资源专门找到我们,想在这里办一家楠竹加工厂。”“有了产业发展和企业落户。村民不想富都不行。”彭小兰笑嘻嘻地说:“改善环境卫生,建自来水厂,山核桃、楠竹改造,打造湘黔交界门户……我们正在全力实施呢。”
笔者感悟,贫困的铁炉村真正地富裕了起来。关键是抓好了两件事:一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搞好产业发展。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梁华 吴永超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