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人文教育阵地,在新的教育发展背景下,探索人文教育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校在刚刚完成农村合格学校建设的背景下,对人文教育建设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这一探索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考途径,同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创出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人文教育,即为做人的教育。春秋末期著名教育家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人”,“成人”即“全人”,其应该具有智、德、勇、艺、文五个方面。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提倡“仁者,爱人”,希望通过教育形成儒家理想的和谐的人格特征。孔子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将人文教育视为做人的教育。
我校在人文教育建设路径中围绕“做人教育”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分析学校现状,明晰理念宗旨
学校一直以“以人为本”为管理理念,始终是关注人的存在,始终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结合着自己学校的现实状况和学生实际情况,我校提炼出“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育人宗旨。
我校为靖州侗族苗族自治县的一所农村学校,创办于1969年,已历经44年的沧桑变革,于2013年底完成农村合格学校建设,为我校发展新的里程碑。现在大多农村学校均面临学生流失的现象,在校的学生多为留守儿童。我校也不例外。
基于上述几点,我校深耕侗乡苗寨特色文化,将学校的发展根植于乡土、立足于本土、奠基于传统文化之上,挖掘本土德育元素,提出了“以民族特色文化立校,促进全面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同时,依据藕中校名,积极探索“藕”的文化内涵,所有教师都在教育实践中融进“藕”的精神,提出以“勤奋文明,求真进取”为校园之魂。
同时,细心呵护每一位留守孩子,创设关爱家园。从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安全等方面入手,构建了关爱留守儿童“3+7+3”模式,即“3”即为“建立家庭、学校、村委会“三结合”管理监护责任机制。”、“7”即为“做好每一次的留守儿童跟踪记录,开展一帮一活动,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组织一次户外活动,提供一个活动平台,写出一封亲情书信,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后一个“3”为“在村组或团寨每月开展一次校外辅导或其他关爱活动;每学期学校老师会同村委会分管领导进行一次留守儿童走访;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给父母双方在外的每个留守儿童配一名校外家长助理。通过这样的平台着力打造校园留守爱心工程。
二、基于标识设计,彰显办学特色
学校的标识是校徽的设计,校徽是我校人文教育的外显文化,它应该融合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对人文教育建设的阐述。因为人文教育建设始终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把学校自身的宣传放在首位。因此,学校校徽的设计就应给根据人文教育建设的理念,在为学生发展奠基的理念上体现学生的思想,青少年热情、勇敢、富有想象力的特点,同时根据本土特色文化的熏陶感染作来设计标志。我校校徽由我校的成立时间1969、苗侗服饰中的银项圈、地方代表植物莲藕、苗侗特色乐器芦笙、一本展开的书、以及代表政府关心、支持的彩带旗帜组成。他们的寓意分别如下:
——1969,为学校成立时间。结为项圈锁,记载着学校的发展历史,代代传承办学育人的宗旨。
——外圆由莲藕组成,代表着藕团乡这块神奇的土地,莲藕为地方代表植物,莲藕也代表学校的老师,扎根于此,默默奉献,不断地耕耘,一代一代的老师在这里培育人才。
——外圈也是苗侗服饰的银项圈,少女在芦笙节上靓丽的展现,同时也代表了童真与少年,美好的少年时光在藕团中学度过。
—一对互吹的芦笙,代表苗族侗族的乐章交织在一起,相互合作,也体现着民族团结。
——展开的书代表着学子学习进步,不断进取。
——从色彩上看,绿色为莲藕的颜色,也代表着青春活力。
三、建设人文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根据学校以“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为育人宗旨,以“以民族特色文化立校,促进全面和谐发展”为办学目标,以“以人为本”为管理理念,以“勤奋文明,求真进取”为校园之魂,从人文内涵建设的核心出发,学校研究的重点是建设学校的课程文化和活动文化,从而形成集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于一体的学校文化,继续锤炼打造以“藕”精神为核心的教师文化,而这其中着力打造的是学校的“人文课程”。芦笙、苗族歌鼟走进课堂;乡土教材排入课程;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建设农村少年宫;校园“耕读文化”的建设。学校的校徽的设计、校歌的谱写均是我校人文教育的重要体现。学校的校歌《梦想在这里起飞》中“这里荷花飘香,这里芦笙传情,这里是少年追赶着东升的太阳。我们青春、我们文明……”,歌词便是对本土文化挖掘与开发的重要体现,对学生乡土情怀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熏陶感染作用。
我校不仅在“软件”上努力打造柔性人文环境,同时在“硬件”上也是充分开发和利用,营造了一个刚性的人文环境。通过合格学下建设,学校新建了教学综合楼、学生食堂、对运动场进行了改造;打造了现代化的电脑室、多媒体教室、音乐、美术室、图书室、舞蹈室;实施校园绿化、班级建设窗帘等。学校充分利用这些硬件设施打造刚性的人文环境。课堂、走廊、文化墙等硬件设施均是作为德育工作的最好宣传栏,将柔性人文与刚性人文完美融合。
四、开展农村少年宫活动,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从人文教育建设的角度出发,建设“人文少年宫”、举办学校“人文节日”,必须考虑两大因素,一是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兴趣活动和校园艺术节目,二是什么样的兴趣小组与校园艺术节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
学校根据人文教育建设路径中的“做人的教育”和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积极组建了芦笙演奏、苗侗歌曲演唱、民间剪纸艺术、篮球、体训、书法、舞蹈等12个兴趣小组,展现了农村学校少年宫独特的艺术氛围。同时,每年的元旦节前后即为我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学生各展身手,发挥各自特长,就此很好地发展了学生个性,此“人文节日”为我校特色节目,每次演奏上的芦笙表演、苗侗歌舞唱演,都是学生自身能力素质的最好展示与提升。
同时,我校根据校园民族特色文化提出了“耕读”文化理念,在学校开辟出农学基地,学生自己走进山头和田间感受劳动的乐趣。同时,学生自己种植的蔬菜均是有偿回报,可以自行销售到学校食堂,为学生提供了创业平台,同时,也达到了学生勤工俭学的目的,提升自身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极大地训练了学生的生活能力。农村少年宫的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举办以及农学基地的开辟成为校园人文教育建设的重要路径。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吴海辉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