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杨公庙祭祀何方神圣

  民国时期,沅水上游及其支流渠江,清水江流域的闹市或码头,广泛建立有杨公庙。每年春节要在杨公庙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为杨公菩萨拂尘上香,搭台唱戏。连续数日杨公庙里香火鼎盛,信众云集,顶礼膜拜。戏台上鼓乐齐鸣,演艺人员头戴红色面具,上演“降杨公”傩戏或辰河高腔。到了端午节,各地杨公庙会要组织龙舟竞赛,一群群赤膊短裤,头扎彩色头巾的青年汉子,乘坐龙舟在江面一字排开,蓄势待发。一声号令,万浆齐飞,龙舟似离弦之箭。河岸两边人山人海,呐喊助威之声不绝于耳,场面异常火爆。会同、黔阳等地群众至今还保留了抬杨公菩萨塑像游乡的古老习俗,谓此举可保地方平安。

  据了解,民国时期沅水上游的沅陵、辰溪、怀化、安江、洪江、黔城、托口等地均建有蔚为壮观的杨公庙。其中,洪江、黔阳各有上、中、下三座庙,托口有上、下两座庙,沅水支流渠江各地杨公庙也为数不少,靖州、会同、通道县城各有一座。靖州杨公庙立在浮桥东头(今江东小学位置)通道杨公庙立在县溪镇,会同县除在城西攀龙桥建有杨公庙外,还在渠江流经的洞头塘、朗江、青朗、止奔、酿口、漠滨、高湧等地码头和滩险处建有杨公庙。清水江流域的锦屏县、黎平县在茅坪和筲箕湾也建有杨公庙。

  杨公菩萨究竟是何方神圣,有何道法功德,使沅水流域的民众如此虔诚朝拜?为什么杨公庙多是建立在码头或滩险之处?

  带着上述疑问,我访问了许多曾在河下谋生的人,由于杨公庙在文革时期多被拆毁或破坏,加之运输方式变化,陆运取代了水运,船工、排工、纤夫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离开人们的视线,因而知道杨公庙情况者甚少。有人说“杨公庙是纪念飞山太公杨再思”的,也有说“杨公庙就是飞山庙”的,只有少数老人知道“杨公庙是纪念河神菩萨的”,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清楚杨公庙的来龙去脉。为了弄清真象,以正视听,笔者通过拜访渠江船夫和放排人及查阅史料,初步知晓了杨公菩萨其神其事。

  据史书记载,杨公菩萨名叫杨潄,又名杨五,生于黔阳县托口镇杨荆隘头坪,原为宋代平蛮有功的将领。清嘉庆二年(1791)被敕封为“镇江王”,他保境安民,力行善事,对家乡多有贡献,深得民众拥戴。沅水流域湘黔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同胞思其功德,根据“镇江王”封号,按照自己的习俗和意愿将其塑造美化成惩恶扬善,保护百姓平安的河神,并广建庙宇予以祭奠。

  杨公菩萨这一民间河神的诞生,迎合满足了在恶劣生产运输环境中生存的民众祈求神灵庇佑,消灾免难平安度日的愿望和诉求。体现了古代民众对大自然河流的敬畏和对神灵的崇拜。

  明清时期,沅水流域及其上游支流渠江,清水江、舞水、巫水等湘黔桂边境地区输出的主要物产是木材、桐油、鸦片、白腊、兽皮、药材等。据洪江县志记载:清咸丰时期每年经洪江码头运出的桐油,就达700万公斤,木材达百万立方米。运输路线由沅水出洞庭,入长江,达武汉,销往南京、上海等地,又从沿海大都市换回食盐、布匹、百货、铁器等生活用品。

  古代长途运出输入这些物资的方法唯一只有依靠水运,别无他途。从云贵高高原东部余脉云雾山、三省坡等地发源的清水江、渠江是沅水的主要支流,两江在黔阳托口汇合后下游始称沅水。它们从深山狭谷中奔腾咆哮而来,滔滔北逝而去,处处水急滩险!船排行江常有意外不幸事故发生,甚至船毁排散人员伤亡。从传唱千年的“渠江船(棑)歌”歌词中可见水运之艰险。现抄录一段于下:

  托口进江大板滩,鸡笼阳岫告艰难;

  跑马射箭桃花溶,火炼真金在漠滨。

  流瀑乱石三尺浪,沙堆门口剪刀滩;

  捡到铜钱穿线眼,划不熟的上梁滩;

  大井小井象条冲,滑板山窝象条龙;

  两个土垒似猛虎,朗江岔里侃英雄……”。

  这段歌词唱的是从托口逆水行舟至会同朗江的一段路程,长约四十华里,计有大板滩、鸡笼滩、阳岫滩等数十处险滩。该路段设有托口上庙、洞头塘、朗江三个杨公庙。

  笔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上山下乡插队农村时,曾经多次从靖县放运木排去洪江,亲密接触过渠江,也多次江中遇险,但总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冥冥之中,似有神助。现在回忆起来,还感到后怕。虽然大跃进时期,通道、靖县、会同县森工局进行了多次疏通河道的炸礁行动,清除了许多挡江岩,使得渠江水路航道较以前顺畅了许多,但仍然滩险漩多、险象环生。当地老百姓说挖煤是埋了没死,放棑是死了没埋。可想而知,古代先民在渠江撑船放棑是何等地危险而又艰辛。

  我听棚棑头师傅说过,渠江水路最险恶是洞头塘至流瀑一段,从前老一辈人撑船放棑来到洞头塘,如果看见天空有老鸦飞翔盘旋鸣叫,视乌鸦为杨公信使,心好口坏的朋友,便要停下船棑向空中抛洒水饭喂食,并到杨公庙上香祭拜,祈祷杨公菩萨保佑下滩平安。传说杨公菩萨十分灵验,凡是虔诚供奉祭拜了的,都能渡尽劫波来去平安!长此以往,信者甚众,杨公菩萨便成为了有求必应,普度众生,保水上平安的救星、内陆河神,各地广建庙宇祈祷祭祀。

  注:

  一、清光绪二年(1876)《会同县志》记载:“杨公庙在县西攀龙桥下,乾隆四十年邑会建,州吕志云:祀青木杨公,初不传其何人。于志云:公黔阳托口人,兄弟三,皆将军,平苗有功,殁后英灵不泯,宋敕封为神,沅辰、靖皆立祠祀之,后又封镇江王,不知所据。”

  二、光绪十八年(1892年)《黎平府志》记载 :杨公祠,即镇江王庙,祠杨五将军,在府城南隅,神鱼井石。乾隆三十年建,嘉庆十八年重建。又敕寨,筲箕滩上有杨五庙,船过此甚险,往来者竭诚祷祀,以保无虞。

  三、附《渠江船歌》和杨公庙照片。

    

 

 

 

  前 言

  不知始于何年,渠江流域的船工、排工之间广泛传唱这首歌曲。歌曲从渠江汇入沅水前一个险滩唱起,逆江而上,一直唱到靖州城的东门浮桥。渠江船(棑)歌的作者是谁已无从考证,也许是千百年来渠江船工、棑工、纤夫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将渠江流域的主要险滩和河湾,按从下至上的顺序编成歌词,曲调则采用湘西少数民族山歌的形式。当年撑船放棑的船夫、棑工、纤夫博激浪,战险滩,辛苦劳作之余,经常独唱或合唱这首歌。一方面是挑战命运,苦中作乐。另一方面是通过唱歌熟悉河道、水路,做好迎战下一个险滩的准备。从歌声中可以听出渠江船工、棑工、纤夫们是如何团结互助共克途艰及水上生活的喜怒哀乐。歌声轻松悠扬,朗朗上口,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是渠江流域少数民族宝贵的非物质遗产。现收集整理如下,供大家欣赏。

  《渠江船(棑)歌》

  托口进江大板滩, 鸡笼阳岫告艰难,

  跑马射箭桃花溶, 火炼真金在漠滨;

  流瀑乱石三尺浪, 沙堆门口剪刀滩,

  捡到铜钱穿线眼, 划不熟的上梁滩,

  大井小井象条冲, 滑板山窝像条龙,

  两个土垒似猛虎, 朗江岔里侃英雄,

  朗江上头普行洲, 枫木塘里慢慢游;

  落马洞头打一望, 望见青朗与木洲,

  木洲上来客寨塘, 要吃细鱼虾耙梁;

  止奔场上买小菜, 饱吃茶饭酿口塘,

  上止奔,下止奔, 都是一些出门人,

  三百篙头问一讯, 犁坪壕里要小心,

  王家洞,陡崖崖, 一篙一篙撑上来,

  妹几滩头唱支歌, 岩头妹妹笑呵呵,

  岩头场上买小菜, 高湧洞脚等对来,

  高湧洞上猫沙滩, 好女出在大菜湾,

  绣花岔里洗个澡, 连山妹妹都来闹,

  撑架岩脚烧把火, 烧得坛子出青烟,

  打破坛子是江口, 青水不渡白石滩,

  波蛳游海张公角, 懒龙吃水太阳塘,

  金滩银滩滩连滩, 蚂蟥过江窑底塘,

  鸡公吃水贯堡渡, 铁板架桥是板滩,

  仙人骑马马鞍洞, 神仙打鱼是网塘,

  网塘上来绹马墩, 鲤鱼盛籽是鱼滩,

  弯弯扭扭牛门角, 黑漆门路桐油岭,

  峰回路转水推磨, 花花绿绿观音滩,

  水酿塘头望靖州, 手把浮桥进东门。

  粟多寿、李仁荣口述

  李寿如收集整理

  

 

  靖县放棑工人经过黔城新店奋水滩

 

  靖州县放棑工人递会飙过漠滨流瀑滩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李寿如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其他视频
  • 靖州新闻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专题频道
  • 书记县长报道集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疫情防控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