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情才女总是泪

  这几天看书总不在状态,索性去图书馆翻了翻书架,找本杂书调节调节。因有朋友等着有约,几分钟的时间,我粗略的找了找,幸运的借到了这本《民国三才女》。捧起书读就不想放下,读完总觉得意犹未尽,记下一点感触,以便回味。

  惊艳绝世的才女——林徽因

  第一次接触林徽因,是在陆小曼的人物传记中,多情诗人徐志摩对这位绝世才女的爱恋一直延续到生命结束,不禁让我对这位让浪漫诗人魂牵梦绕的女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几次在图书馆都找不她的个人传记,幸而借到《民国三才女》一书,解开了一直以来的好奇,也弥补了许久读不到的遗憾。

  林徽因,一个出生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天资聪颖的她深受父亲疼爱,也赢得长辈们的喜欢,从小受到极好的家庭熏陶。十六岁跟随父亲到欧洲,为她的一生奠定了一半高雅的格调,当然,另一半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位天生具有诗人气质的才女,个性好强,有属于她自己的高傲。但即使这样,见过和接触过林徽因的人,没有不称赞她的。其中不乏众多才华横溢的女性,足以见得这位女子的魅力之大。

  多数人读林徽因,是因为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的恋情、爱情和友情。惋惜十七岁的少女不敢接受徐志摩热烈追求的错过,羡慕东方丽人与青年才俊梁思成的相爱相守,嫉妒痴情哲人金岳霖为红颜的终身不娶。而我却感叹这位才女的多才多艺和卓越成就。大家熟知的林徽因的身份是建筑师、古建筑研究家,而在诗歌、散文、小说、喜剧等领域,她也有不浅的造诣。她代表了整整一代“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文理相通,具有全面的人文素养的学界精英”,不负“人艳如花”的“第一才女”的盛誉。虽然一度被大家遗忘,但这位绝艳才女的光芒最终是被世人所发现了,如今震撼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如此优秀的女子无论是对于感情还是学术,她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执着,但她与生俱来的艺术家气质注定她又有多情多愁的一面。也因如此,才让人觉得这个女子是立体的,这个偶像是真实的:她可以写专业的建筑学研究专著,也可以写细腻柔情的诗文;她可以参与国徽和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也可以布置陈旧简陋的小破屋;她可以是陪同泰戈尔演讲的学界名流,也可以是在剧院轻抚儿子的温柔慈母。如此一个女子,怎叫人不喜欢,怎叫人不赞叹,怕是至今,也没有敢于与之相比之人,更别说超越了。

  此刻,我也理解了徐志摩和金岳霖的热烈和痴情是为什么了。我若是个与她同时代的女子,也会对她羡慕嫉妒恨,好像天下所有的好事都让她占尽了。若是个同时代的男子,对她也应该是痴迷崇拜。倘若自己智短愚笨,当然是远观仰望之,若是自己造诣高些,定会与之结交为友,说不定也成了另一个徐志摩,抑或另一个金岳霖。

  倔强多情的灵魂——萧红

  因为自己见识浅薄,读书也不多,在读《民国三才女》之前,对萧红这个名字是相当陌生的。如今得以在文字中品味这位悲剧性才女的人生传记,除了同情,更多的是敬意。今日一读,怕是一生也忘不掉了。

  虽出生在家境殷实的家庭,萧红却不像其他名媛女子那样过得极为奢靡,或者说并不算富足。从小只有祖父最疼这个调皮好动的孙女,即使这样,萧红受到继母和家族其他成员的排斥,最终被家族人断绝了关系。童年的经历让她一生都在寻求爱和温暖。一个为情而生的女子却尝尽了人情冷暖和爱恨别离,最终不敌病痛的折磨,香消玉殒于香港。

  对于她的文学作品,我不曾拜读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她为“世界最优秀的当代女作家”,足已证明了这位奇女子的才情。对于她短暂而动荡的一生,作为一个年轻且缺少阅历的读者,心中最多的崇敬。佩服这位极具个性的女子不甘命运的安排努力争取和追求的魄力,也同情这位多情女子的坎坷命运多舛。“感情细腻脆弱,而个性尤其自尊倔强。一生为情所苦,为情所困。”

  一个女子,需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在不被认同的家族中长大;需要多大的坚毅,来承受生命给予的捉弄;又需要多大的胸怀,来面对情感中的纠结分离。以当修女威胁家人要外出读书的倔强,离开未婚夫和表哥私奔到上海的冲动,被家族人摒弃的伤痛,再次与未婚夫在一起的无奈,怀着汪恩甲的孩子与萧军的结合的勇气,忍受婚姻危机和病痛旅居日本的孤寂,以及最后怀着萧军的孩子与端木结婚的果决······这一生中的起伏跌宕,萧红受尽身心的折磨,尝尽人生的酸甜苦辣。或许也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让她的作品贴近生活,作品中的人物富有生命活力,如胡风先生说:她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

  相比林徽因,萧红是孤寂的,虽然有鲁迅这位良师益友的指导和帮助,感受了来自这位大师“母爱”般的关怀,也有一群志趣相投的文人战士,有许广平和骆宾基的交心挚友,但她最深爱的两个丈夫最终也没有给她带来自己所要的温暖和爱。萧红与萧军曾,萧红与端木,都是有感情的,他们的爱情,一开始都轰轰烈烈,不顾世俗,也曾你侬我侬,可最终好像两位优秀的男士都没有真正读懂这个倔强又多情的女子,对她的文字也有微词,与两位伴侣性格上的差异注定了萧红在爱情里的悲剧结局。幸好,文学上的成就给她悲剧的人生弥补了很多遗憾,无论是对于这缕倔强的灵魂,还是广大的读者,应该都是一种慰藉吧。

  传奇的乱世佳人——张爱玲

  张爱玲这个名字是很早以前就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一说到张爱玲就会想到三毛,起初还把两人的事迹张冠李戴。三毛写的文学剧本《红尘滚滚舞天涯》以张爱玲和胡兰成的乱世之恋为蓝本,电影《红尘滚滚》中有三毛和张爱玲两人的影子,冥冥中两位性格奇特的才女有了联系。现在关于两位的传记也算是读了一些了,才分清了两人。

  张爱玲的显赫身世总离不开清末大名士、李鸿章、南京长江水师提督等词汇,但祖上的显赫荣光和殷实家底,没有带个她太多帮助,却和所处的时代一起成全了张爱玲悲剧的人生意识。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离异对年幼的张爱玲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以至于她的生活充满了悲伤和压抑,所以在胡兰成出现在她的生命中时,张爱玲深深的沦陷。即使胡兰成比她大15岁,有妻室,有情人,张爱玲还是全身心的爱他。对于一个女子,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胸怀去接受,去隐忍和去相信。事实证明,她是自欺欺人的,遇人不淑的命运在她身上上演。多数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应该和我一样,实在无法认同一个男人可以自私无耻、风流放荡到如此地步,对胡兰成是恨得咬牙切此的。但无论是胡兰成还是后来的赖雅,他们只是在张爱玲最需要爱的时候出现在了她的生命里,得以与这朵误落凡间的玫瑰为爱绽放。这样的绽放太辛苦了,所以在与胡兰成断绝关系时,张爱玲说要将自己萎谢。遇到赖雅的再次绽放也因丈夫的常年病痛增添了太多精神和心理上的负担。所以赖雅去世后,张爱玲选择了完完全全的自己,远离喧嚣,写自己的作品,过起了“隐居”的生活,直至病逝于洛杉矶的公寓。

  和萧红相比,张爱玲好像没有经历那么多的情感纠结,但对于敏感、早熟和极度需要被爱的张爱玲而言,稍微一点点的伤害,就足以让这个女子承受。对于身在封建显赫家族没落时期的张爱玲而言,在外她可以坐着大车去上贵族学校,在家却要要向父亲讨要学费,她需要新衣和装饰品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却要靠自己写作赚取稿费购买。所以,她说自己是拜金主义者,很坦然的承认对钱的需求,就是需要钱。比起那些极力伪装自己对物质贪婪的人,张爱玲有让人佩服的真实和敢作敢当的魄力。而对于外界因她与汉奸胡兰成的关系,说她是“文化汉奸”的议论,张爱玲选择用平静的心情撰文证明自己的清白,没有高声的指责和竭力的呐喊,而是“反正只要读者知道了就是了”一句简单的坦白,不禁又让人对这位女作家心生敬意。

  书中有部分张爱玲作品的片段节选,虽然不多,却深深的吸引了我。若有机会,一定要好好读读她的作品,不然又将会是遗憾了······

  特殊的时代背景,显赫的家世条件,世间少有的才华,多情的青年才俊,纠结的爱恨离愁,荣誉与眼泪,幸福与不幸构成了这些传奇女子的一生。读完一书,感叹、赞扬、同情、惋惜、敬佩各种情感交集,还有太多感触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语言表达。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孙玉杰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其他视频
  • 靖州新闻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专题频道
  • 书记县长报道集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疫情防控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