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靖州米粉——一碗乡愁的味道

  “细粉还是切粉?”粉店老板娘一句询问,开启了无数靖州人的一天。

  米粉是很多靖州人的早餐,也是平常的小食,从点单到吃完只要十分钟,方便快捷。睡眼惺忪的早上,暖暖的一碗下肚,混沌的脑子一下子就醒了。靖州的米粉相对附近的桂林米粉、螺蛳粉等实在算不上不出名,很难会有游客特意来吃。即便对于本土特产,很多人也不会想起米粉,更多人想到的是靖州杨梅和茯苓,毕竟米粉在南方太普通。但对于无数游子来说,米粉就是梦中的味道。无数人一落地直奔粉店,如果外出良久,你一定也会思恋这股味道。

  在靖州,一日三餐都能吃到粉。从街头到巷尾,每隔几步路就能看到一家粉店,在市场学校的周围甚至形成抱团之势,吃粉是很多靖州人每天逃不过的主题。靖州的粉店一般都是小店,装饰简单,一般只卖粉面馄饨,很少兼做快餐。一个门面,内外七八张桌子就是最典型的风格。靖州的米粉朴素但多样,粉有细粉、切粉;做法有汤粉、干挑、炒粉、夏天还有凉拌;臊子(外地一般叫码子)有肉丝、猪脚、肥肠粉...热热一碗端上来,胡乱再加点剁椒,海带或各种酸菜,一定要说特点的话,也许是必须加酸豇豆或鱼腥草,满满的佐料盖上刚捞起的米粉,谈不上汤青粉嫩,甚至看起有点凌乱,远不及云南过桥米线精致、桂林米粉大气,也许这就是边城的粗野吧。不必拘谨,酸酸辣辣的大口吃下去,就是这个味道。

  小时候却不是能经常吃米粉,在物质不充足而食物多样性欠缺的年代,由大米制成的米粉实在是对肠胃最大的慰藉。小时候住农村,往往只有赶集日的集市上才有米粉,一大早菜市场旁边的空地里,勤劳的摊主就在固定的灶台生火、摆开桌椅,桌上白白的一捆米粉直钩着小孩的胃。对于小孩来说,早上可以不吃饭,只为中午吃上满满一大碗米粉。

  米粉在湖南很普遍,笔者多年外出求学也吃过多处的米粉。长沙的米粉吃得最多,但无论“圆的还是扁的”,总是很难遇到各种酸菜和鱼腥草。常德的牛肉粉最出名,牛肉熬制的汤味浓鲜美,牛肉片上撒了薄薄的一层葱末或者香菜。怀化的米粉也不错,毕竟比较接近了。我在广东的时候,总是很想念家乡的米粉,有时候在外面遇到湖南米粉的牌子,也会进去尝试,但总是失望而归,米粉到了广东为了适应本土口味已经被驯化,往往精致清淡,吃不出那个粗野。自己也做过几次,但总是做不出味道来。之前有个在外地上学的嫂子跟我说她每次回家都必须吃粉,我起初很惊异一碗米粉有什么魔力。只有自己年长外出求学后,才能渐渐体会这种感觉,每每吃早饭时,总会想要有一碗家乡的米粉该多好。

  细细想起来,那碗米粉,可能更多承载的是外出游子的乡愁。那味道,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替代的家乡的味道。后来一有机会回乡,我总会第一时间冲进粉馆解解馋,胃告诉我,我回家了。

作者:张涛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其他视频
  • 靖州新闻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专题频道
  • 书记县长报道集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疫情防控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