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城市化热潮的推进,许多传统古村落日渐式微,砖房代替了木房,水泥覆盖了青石板,本地语言也逐步演变成了普通话,与印象中的农村渐行渐远,村落环境与风貌正逐渐失去昔日风采,其本身涵盖的深厚历史人文信息亦日渐缺失。如何在城镇化背景下保护好传统古村落,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留住最后一缕乡愁,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以靖州县藕团乡老里苗寨为例,从现实层面提出一些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策略与方向。
【关键词】老里苗寨 保护 传承
一、老里村概况
(一)基本情况。老里苗寨位于湘黔交界之地,距离靖州县城约46公里,距离藕团乡政府约13公里。苗寨历史久远,大约形成于元明时期,迄今约600余年,是靖州古锹里上锹九寨之一。境内牛筋岭款场为明清时期横跨湖南贵州两省交界地区的巨大苗侗款组织——三十三锹的发祥地。村民均为苗族支系中的高山花衣苗,2016年6月份高营村整村并入老里村,现有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66人,国土面积21.91平方千米。
老里苗寨落位于崇山峻岭之中,属高寒山区地带,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四季葱茏,鸟语花香,风景优美。特别是雨过天晴之后,云雾从山谷间袅袅升起,在山腰间盘旋缭绕,一如唐代诗人杜牧在《山行》中所描绘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美不胜收,素有“云端苗寨”之美称。老里苗寨房屋依山而建,布局合理、采光、通风条件良好,户与户之间有石板路相连,四通八达,出入方便。由于地处偏远,保护措施有力得当,老里苗寨花草树木、历史景观保存良好,生态系统完整,水质清洌甘甜,空气清新爽洁,非常适宜人居。
(二)传统建筑。老里苗寨房屋建筑讲究阴阳和谐、天人合一,不刻意破坏大自然,民居多为依山而建的两层至三层吊脚木楼,均采用优质杉木建造,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所有民居的修建均不用设计图,“掌墨师”用半边竹杆和上百根竹签,对应每一根柱,每一片枋、每一个卯榫,毫发无差,吻合坚固,不用一根铁钉,突出了高山花衣苗鲜明的建筑风格。房屋屋顶为人字形,覆盖青瓦或木皮,一般四排三间,也有六排五间的,进深三柱或五柱(1.8丈至2.4丈).正中一间为堂屋,是祭祀和招待宾客之所,屋的一头起偏厦作厨房之用,一楼居住,二楼、三楼作谷仓或妇女的刺绣花裙、花带的地方。截至目前,老里苗寨除学校为砖石结构外,所有建筑均为木制,保持着原始苗寨气息,是整个锹里地区中保存最为完整、丝毫没有受到破坏的苗寨。
(三)苗寨文化。在几百年的历史进程中,苗寨逐渐形成
了独有的苗族文化,并有自己的地方语言,一些习俗至今未变,例如穿苗服、唱苗歌、吹芦笙、吃油茶等等。苗族歌鼟是锹里地区苗族同胞长期居住在大山深处,在狩猎、伐木等生产和生活中创造的艺术和文化,集茶歌、酒歌、饭歌、山歌、担水歌为一体,贯穿于苗民生产生活全过程。苗族歌鼟是民歌中所独有的以多声部合唱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大多采用比兴、拟人夸张等手法,喻义深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正努力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老里村深处锹里苗寨的核心区域,是靖州苗族歌鼟的主要起源地和传承源之一。团寨歌师谢科培、谢科团等人多次代表靖州县远赴泰国、台湾、北京等地展演苗族歌鼟,深受观众喜爱,影响空前。芦笙节是老里苗寨的传统大型自娱自乐集体舞蹈活动,其意主要为祈求天神庇佑、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和谐幸福。清代迄今,老里村坚持不歇,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苗寨男女齐至牛筋岭芦笙场吹芦笙曲、跳芦笙舞,场面极为壮观,清代各种靖州志中均有记载。2007年,苗侗芦笙节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老里苗寨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本地语言存在消失危机。老里苗寨村民所使用的语言,没有文字记载,是以口语形式存在,被称为苗话。近年来,由于外出人口众多,很多孩子都随父母在外就读,平时交流均使用汉语,很少用到苗话,导致孩子缺乏学习语言的环境。另一方面,部分村民错误地认为学不学苗话对孩子以后的生活没有任何影响,不愿教或不够重视,导致老里苗寨很多孩子不会说苗语。据初步统计,老里苗寨12岁以下孩子能流利应用苗话交流的只占28%,能简单交流的占43%,完全不会的占到了29%。由于演唱苗族歌鼟时用的就是苗族酸话(湖南西南部苗族语言的一种),长此以往,不仅苗话会消失,苗族歌鼟也终将完全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
(二)特色习俗处于消亡边缘。老里苗寨村民属于苗族支系中的高山花衣苗,民族风情浓郁,具有很多独特的传统习俗,例如穿苗服、戴苗饰、行苗礼、唱苗歌等等。受外来文化及人口迁移的影响,一些习俗逐渐被同化、简化乃至消失。例如每年农历七月十一日的扫寨节,原是老里苗寨仅次于春节、芦笙节的第三大节日。据父辈们回忆,这个节日是为了扫除村寨污浊秽气而设立的。早在节日头几天,寨佬(由村里德高望众的人担任)等村中几位主事人就共同商量布置卫生任务,安排节日相关事宜。到了这一天,团寨里男女老少身着盛装,早上起就清洗井台、打扫街道、清除主要道路两边杂草,家家户户打扫房前屋后卫生;下午杀牛杀猪;晚上齐聚一堂,摆长宴、喝米酒、唱苗歌,热闹非凡。并从这一天起,除已结婚的女性之外,村中所有人都要到学校操坪吹芦笙曲、练芦笙舞,为七月十五芦笙节作准备。但这一节日目前已名存实亡,除村里老人们还在这一天坚持打扫团寨卫生外,杀牛杀猪等活动则全部取消了。
(三)木制建筑存在被替代趋势。社会的进步和农村经济
的发展需要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苗寨内居住的农民也有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权利,这种追求必然与原有的生活方式产生矛盾。老里苗寨形成至今已有600余年,村里很多传统民房已有几十年个年头,最长的已有上百年的时间,且房屋建筑都是木质结构,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腐朽老化现象,在使用功能上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居住需求。很多村民都有了修建砖房的想法,如果不加以明确制止和正确引导,老里苗寨将砖房林立,原始生态和整体风貌永不可恢复。
(四)城镇化对老里苗寨的影响。老里苗寨坐落在比较偏僻的地方,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环境艰苦。受经济浪潮冲击,村里年青力壮的全部外出务工,只留老弱幼在家守望。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外出务工的这一部分人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很多村民选择在城市买房或者搬到集镇居住,致使大量人口外迁,在本村生活居住的村民越来越少,处于“老龄化、空巢化”的“自然性颓废”状态,发展前景堪忧。
(五)传统工艺面临失传局面。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加上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木匠、箍桶匠、篾匠、花(雕刻)匠等手艺人群体正越来越小,很多传统工艺面临着被淘汰的严峻形势。一方面这些看上去比较简单的传统手艺,学起来费时费力,3年都未必学得会,追求快速高效的年轻人不会喜爱。另一方面,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小,收入不高,很多手艺人都不愿让子女继承自己的衣钵,出现了传统工匠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三、对老里苗寨保护与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一)正确认识,在开发利用之前先做好老里苗寨的全面保护。历史车轮不会倒退,很多东西一旦失去就不可能再重来,老里苗寨作为原生态尚未开发利用的特色村寨,目前最为关键的是要做好保护工作。一是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县、乡两级政府部门要对生态保护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划定保护区域,严厉打击破坏生态行为。村寨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制定村规民约,全力做好保护工作。二是做好对自然团寨的保护。许多到过老里苗寨的专家教授都被苗寨的整体格局和风貌而震惊,视她为一块天然尚未雕琢的璞玉,不约而同地提出要做好保护工作,避免受到破坏。因此,要全面禁止修建砖房,对可维修的老式建筑进行维修,做到修新如旧,修旧如新。拆除部分破旧不堪的牛圈厕所,不铺设水泥道路,全面保留青石板路面,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三是做好对人文景观的保护。对现存石碑、古树、寨门等加以保护,重建宗庙祠堂、榨油坊、风雨桥等古代建筑。恢复一些传统习俗,比如三月三甜藤粑节、四月八姑娘节、七月十一扫寨节等。特别是要重视本地语言的保护传承,倡导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掌握、精通并且传承母语,不让地域文化随语言消逝而消失,始终保持着老里苗寨独特的传统文化气息和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
(二)突出重点,在保护好村寨的基础之上做好老里苗寨的前景规划。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是老里苗寨未来的发展路线,要沿着这一整体思路,聘请专业公司、专业队伍对老里苗寨进行总体规划,按长、中、近期分阶段实施。一是规划要保持苗寨原始气息。老里苗寨的总体规划要尊重历史,因地制宜,适度开发,以不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保护原有风貌为原则,摒弃城镇化和商业化,强调乡村旅游文化性和原生性。要从整体、全面的宏观视角出发,通盘考虑,做到山、水、人和谐统一。要勤于沟通,专家组要多和当地群众交流,听取多方意见,精心设计。二是规划要突出地域特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老里苗寨规划要准确定位,立足于高寒山区这一客观实际,着力打造一片竹山、一片花山和一片原始次森林,形成规模效应。要重点突出在建筑、服饰、饮食、歌舞等方面的民族特色,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充分体现锹里苗寨浓郁的农村乡土气息。
(三)精准发力,在确定好规划之后做好老里苗寨的旅游开发。要创新思维,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千方百计吸引社会资金,在做好古村落保护与规划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建民俗苗寨、休闲苗寨、文明苗寨,以乡村旅游推动老里苗寨的保护与发展。一是打造风情浓郁、特色鲜明的民俗苗寨。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以开班教学、定时定点授课等方式,鼓励支持青少年积极学习,进一步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要依托苗族歌鼟等优秀民俗文化,聘请专业团队,着力打造一台雅俗共赏、苗味浓厚的文化大餐和视觉盛宴,成为老里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和展示的重要平台。要做大做强芦笙品牌。老里苗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的芦笙节名气大、影响广,要积极加强宣传,改变表演形式,增加娱乐节目,变成参与性高、观赏性强的节日,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要打造天然绿色土特产品生产基地。按照“优质、高效、生态”要求,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步伐,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农产品,打造高山红辣椒、山核桃、无农药水稻、禾花鱼等天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满足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二是打造温馨舒适、怡静清幽的休闲苗寨。嘈杂拥挤的生活环境让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对生态静谧的乡村充满无限向往,老里苗寨要突出天然、闲情和野趣,努力展现老里苗寨的魅力。要营造一个天蓝云白、花红柳绿、虫鸟笑语、小河欢歌的生态和谐的宜居环境;要重现以前生产生活方式,自种瓜果蔬菜,自酿山泉米酒,自喂鸡鸭鱼鹅,提供天然绿色有机食品,呈现出一首首田园诗、民俗歌、生活曲,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写生摄影、领略独特的乡村风光和山水景观。三是打造热情大方、服务周到的文明苗寨。随着时间推移和乡村旅游的不断升温,更多的农民将参与进来,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会产生各种矛盾和问题,乱搭乱建、争抢客源等一些不文明现象也会相应产生。要统一思想认识,经常召开群众会议,教育大家恪守公德,讲清利弊关系,共同维护集体利益。要对群众进行旅游培训。培训的内容应涵盖旅游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经营理念、安全、卫生、文明举止等等,使群众素质不断提高,适应旅游的需要。要根据各家所长进行适当分工,使每家每户扬长避短,相得益彰,避免恶性竞争。要借鉴旅游行业,制定系列标准,如从业资格、环境条件、服务标准等,根据各类标准核定价格,让游客用钱放心、吃得开心、玩得舒心,使老里苗寨的旅游在市场牢牢站住根脚,得到长远回报。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谢第煌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