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贫困户的勤劳“养猪”致富路

“猪圈、池塘、苗木”构成了生态种养 邹家旺 摄

潘志沛在拔除杨梅苗地里的杂草 邹家旺 摄

干净、整洁的猪圈整 邹家旺 摄

今年刚出生的一窝猪仔 邹家旺 摄

潘志沛今年买回来准备试种养的部分鸭仔 邹家旺 摄

  靖州新闻网·红网靖州站4月25日讯(分站记者 邹家旺)4月21日清晨,此时天色蒙蒙渐亮,靖州县三锹乡菜地村五组的潘至沛就背上背篓,拿着镰刀出门了,他要上山给他猪圈里,刚产下四窝猪仔的四头母猪打上一天的“口粮”。

  清早的山头,雾气还未消散,土地里的作物被雾气被充分湿润。潘志沛要赶在太阳出来前就打上一篓“猪菜”,“清晨的猪菜水分含量最高,分量又足,最适合母猪产后恢复。”这是他这几年养猪得出的经验。

  养猪圈的面前是一片荷花和禾花鱼混养的池塘,在对面的山坡上环绕着30多亩的桂花林和杨梅苗,把猪粪堆肥后,就是天然的有机化肥。池塘里的鱼在水中抢食,散养的30多只土鸡在林中驰骋……俨然构成了一个生态产业园,潘志沛说。“在接受了政府的技术培训后,我也成了新新农民,现在也讲究科学种养、生态种养了。”

  2014年时,潘志沛还是菜地村的 “结对帮扶”贫困户,一家4口人,妻子体弱也干不了重活。在村里的驻村扶贫队长和村干部帮他理清脱贫思路时,把养猪作为他脱贫的方法,一是养猪技术含量低、易存活,二是收益见效快,年收益高,一头200斤的肉猪就可获利3000—4000元。

  潘志沛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虽没多高的文化,就是勤勤恳恳,扎实肯干,他觉得扶贫干部的思路对他确有实实在在的帮助,就拿出积蓄和贴补资金,一口气买了6头猪仔。

  刚开始养猪的时候,由于摸不着猪的习性,潘志沛吃了不少的亏,经过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摸索,才逐渐掌握了适合的圈养密度,适宜的圈养温度、湿度,及规范圈舍的卫生。猪仔的生长势头越来越好。

  十个月后,潘志沛养的肉猪出售了,6头体态膘实的肉猪给他带来了两万多元的收入,立马就脱了贫。

  20015年3月,潘志沛在家人的鼓励下和驻村帮扶干部的支持下,决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把养猪脱贫”变成 “养猪致富”。这次,他引进了4头母猪,建起了水泥养猪场。

  为了节约成本,潘志沛夫妻二人决定自己建圈。“圈舍是我们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每一块转都是自己用水泥和石沙做出来的。”潘志沛说。

  接着又投入1万元,栽下了20000株杨梅苗和15000株桂花苗,还在自家池塘里种下了荷花,养起了禾花鱼。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发展起了生态种养。“三年后,种下的杨梅苗和桂花苗就长大了,就可以获利了。”潘志沛坚信,只要肯做、肯干,勤劳终将致富。

  2017年是潘志沛养猪的第三个年头,今年,他给记者算了一比收入帐,“猪场的4头母猪,一年可以生产8窝猪仔,平均每窝有10头,现在市场价格是每头600元左右,光卖猪仔我就可以收入近5万元。”面对以后的生活,潘志沛充满了信心。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邹家旺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其他视频
  • 靖州新闻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专题频道
  • 书记县长报道集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疫情防控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