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山钟禅意;岜团赋儒情。” 孟冬时节,飞山文化研究会一届五次代表大会别开生面选在广西三江县独峒乡岜团村举行。早就听闻三江与靖州颇有渊源,侗族是三江的主体民族,也是靖州的主体民族之一;三江侗族与靖州各族同胞共同崇祀飞山神、十峒款首“杨再思”;尤其三江独峒岜团村乃是三江“款文化”重点建设景区,有六六大款坛、神秘的讲款仪式、古老的飞山宫……我怀着热切的向往追随一群年龄、职业、身份不同的男女文人骚客,搭乘着两辆小型客车兴趣盎然地向三江岜团出发。
车走刚刚全程贯通的包茂高速广西桂林段,经通道往桂三高速,历时两个多小时到独峒出口,就进入了连绵的山谷之间的乡村公路。邻座一位漂亮丰满的女士兴致勃勃地欣赏着窗外初冬的景色,不时地生发议论,恰似一位称职的解说员。沿路的山坡不时有一垄垄整齐浓绿如斑马纹的茶园映入眼帘。她说,看到这些茶园景色,就感受到了浓郁的侗族风俗风情了。我费解,正待请问。她接着说,侗族的生活习俗是每天必喝油茶,茶叶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还有茶油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正说着,车窗外又闪过一坡整齐的茶园,紧挨着大片的油茶林,这时节正开着白色的茶花。窗外的景色无声地佐证了漂亮女士论断的高明,她开心地说,我说的没错吧!侗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
我看这车窗外一垄垄绿油油的茶树,仿佛给山岭穿上一件斑马纹的绿衣裳,尤其是那茶园岭上简陋的凉亭,三两棵松树,在淡清色的天幕下的剪影,和斑马纹一样的茶树一同生成的又仿佛是一幅清雅的图画,看在眼里着实让人赏心悦目,怦然心动,烙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茶树茶叶给人的感觉总是温润美好的。看到美丽的茶山,我首先想到的不是侗家人喝油茶的生活习惯,脑海里闪现的是晨曦薄雾中年轻的采茶女们头戴斗笠、手挽小篓,忙碌在一垄垄的茶树间采摘嫩茶的俊俏身影,那是多麽美好的生活场景。听闻广西三江产茶叶,尤其是红茶有名,看来不假。
窗外的景色是美的,但是沿路的村庄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简陋贫瘠的。沿路所见的村落房屋密集而零乱,映入眼帘的全是砖坯楼房,没有外装修,没有庭院绿化,房子挨房子,仿佛是一些拼凑的模型,林立在山湾里。仔细观察,在砖房的后面偶尔也看见几栋依山而建的柱脚砖封、上面三层木板壁玻璃窗盖小青瓦的木筑吊脚楼,但也是灰头土脸地被排挤在后面,宛若失宠的“糟糠”。
独峒人似乎都拥挤在一条不深的河流的两岸,仿佛一群久旱的饥民长途跋涉之后突然见到一条清澈的河流,大家争先恐后地挤向河边,从此停下脚步,繁衍生息。于是,一栋栋的房屋急急忙忙、杂乱无章地在沿河两岸堆砌而起,没有间距、没有装饰,裸露着红砖和水泥,有些连顶也没有封,没有丁点儿绿化,只有灰尘、脏乱和荒凉!村庄之外才是绿色的山坡树木原野。按说,侗族是一个与世无争、安于山间水边居住的民族,且是擅长建筑木屋吊脚楼、风雨桥、凉亭、鼓楼的,独峒的吊脚楼似乎都被砖房替代了;但每一个聚居的村落里,鼓楼是一定还有的,青瓦层檐的鼓楼矗立在密集的砖房中间,是一个孤单、固执而坚守的侗族文化符号。
满座的文人骚客们心里大约都跟我一样,对着车窗外的拥挤而杂乱无章的道路和村落开始置疑岜团之行。幸亏车辆拥挤的乡道车程半个多小时就抵达目的地了。岜团展现的风景、给予我的惊喜似乎还超出了预期值。
岜团村寨前的小河上有一座建成于宣统二年(1910年)的古老独特的双层风雨桥,名叫岜团桥。这座桥总长50.79米,为两台一墩梁式木桥,桥分上下两层,上层是人行道,下层一侧是畜行道,与现代的双层立交桥有异曲同工之妙,被誉为“古今中外,独一无二”的民间桥梁建筑典范,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岜团大约是贫穷的,因为和沿路的村庄一样,也是外墙裸露的红砖坯房子,没有一点章法,没有一点修饰,但是岜团风雨桥却像一个异类,坐落在岜团这方土地上,不容置疑地昭示着这里曾经的厚重与美丽。造型古朴庄重典雅的岜团风雨廊桥,岁月烟尘熏褐的杉木廊柱桥身,青色的瓦,灰白的檐,清冷的河流,苍翠的青山簇拥着翘角飞檐的桥,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桥头的修桥石碑记载,岜团风雨桥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动工修建,历时十三度春秋,至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竣工。特制的桐油石灰等混合的黏土粘合青石砌成菱形的桥墩,铺上数层用横木卯榫的巨杉圆木,再铺上数十公分厚的杉木板做桥面,桥上设计三座五层重檐歇山顶的宝塔,桥身由二十二排四柱支撑九间桥廊,桥廊两侧是廊凳,供人们歇息乘凉,或聚会议事。桥正中位置北侧还设立了祭祀神灵的神龛,另一侧是专供寨佬、款首入座的上位,约五十公分高的木台并廊凳。岜团桥设计实乃独具匠心之至,桥尾一侧还专门设计了一处栅栏的小间,方便农妇们托管小孩子,既不用担心小儿走丢又方便小孩子们玩耍。人畜分道的设计则是保持了人行桥面的清洁卫生,也有利于保护桥、延长桥的使用寿命。一百多年过去,厚厚的桥板在人们尽管小心仔细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行走下,已经凹凸不平,木纹深浅不一,桥面上一个个裸露的木纹疙瘩,分明显示出桥古老的历史,饱经沧桑的容颜,沉稳中透着雍容大气。
岜团桥的另一独特之处,就是桥头的建筑工艺与桥尾风格迥异,桥头一段奢华大气,桥尾一段简洁朴素,桥头雕梁画栋,瓦梁下是穿斗镂云的抬梁穿斗和用料考究、工艺精美的卷棚藻井,至今可见色彩依旧斑斓,有宫廷建筑的庄严奢华。桥尾一段朴素的梁架一览无余,抬头即可以望见青青的瓦梁。
五十米长的岜团风雨桥建成经历了十三年锲而不舍的漫长过程,除了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之外,原始的施工方式、交通工具的落后、材料的筹备及运输艰难等等可以想象,也肯定还有其它的难处。我很想从这桥的身上发见几许动人的历史故事,但行程匆匆不及探究,且事实不容矫情,建桥的发起者们经济上的周转不济、后继乏力,生活上的日渐窘迫,乃至时事的艰难,不容置疑。
1898年到1910年,正是清朝风雨飘扬、国将不国的动荡时期。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被慈禧镇压,光绪被囚中南海瀛台,维新者亡的亡逃的逃。紧接着八国联军侵华,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赔款4.5亿两白银,四万万五千万同胞每人需向列强缴纳赔款一两银子,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后来,慈禧和光绪都死了。宣统皇帝即位三年于1912年2月12日退位,清朝灭亡。岜团虽远离朝廷、山高皇帝远,但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向列强的赔款必定也早已摊派到了独峒岜团人的身上。或许建桥之初,一切坏消息都还没有来到,边远的岜团还是殷实的,计划着建一座华丽的桥,等到桥动工三两年之后,所有的动荡就波及独峒岜团了,于是桥便修修停停、断断续续,但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终于还是节衣缩食建成了,留给了后人一份珍贵的遗产。所以,我坚信,这是一座有故事的桥,只不过人们还没有发掘出来罢了。
走过岜团风雨桥,是一座四季青翠、林木荫翳的山峦,山不高,坡势低缓,古木参天,虽合抱不能交接的五针松高耸入云,许多不知名的常绿阔叶的古树枝繁叶茂。山间铺展了整齐的石板小径,每一阶石阶都是精心铺垫了鹅卵石的立面再铺上的石板,显示出精巧的用心,小径曲曲折折,古树遮天蔽日,这里是侗乡男女约会恋爱的情人坡。
情人坡脚有座古老的飞山宫,供奉着飞山神、十峒款首杨再思。一群身着黑色侗家土布衣、头缠青帕、神情虔诚的老人在庙侧的空地上燃起篝火等待着我们的到来,摆起猪头焚香燃烛放起鞭炮击鼓鸣罄,为我们举行了庄严祭拜飞山神的仪式,他们自称乃是杨再思的后裔,他们的根在靖州飞山。
半山腰有古老神秘的款坛。岜团各寨的寨佬们和老款师为我们表演了小款的“讲款”。研究表明,大约从原始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开始,一直到封建社会末期,侗族地区一直处于神秘的款组织社会,被社会学家们称为“没有国王的王国”。侗族款组织通过“宰牛歃血、盟誓立碑”的方式达成部落联盟。通过“树碑立约”的方式对内进行民主自治,通过军事联盟的方式对外共同抵抗入侵之敌。款组织的结构方式以家族或氏族组成村寨,以一区域内的村寨组成小款,以数个小款联结为大款,以大款与大款联盟为特大款。款组织的领导体制是由款民推选“头人”,由“头人”推选小款首,由小款首推选大款首。款组织的法律条规,称为“约法款”,分为“六面威规”(警告性质)、“六面阳规”(处以罚款或其它附带的物资处罚方式)、“六面阴规”(处以极刑,分为活埋或水淹等)。款组织的主要活动方式:“立款”,就是以歃血盟誓方式订立或修改款规款约;“讲款”,每年三月和九月份分别举行两次大型的宣传款规款约(如今的村规民约)的活动。
山顶的聚款坪矗立着杨再思、贯公、骆郎三大款首威武庄严的塑像,飞山神、十峒款首杨再思位居正中。环绕三尊款首雕像的款坛周围是环形并立的青石板,镌刻着“约法款”即“六面威规”“六面阳规”“六面阴规”的所有具体条款内容。“约法款”相传为古代的侗族款师贯公和骆郎等人共同制定,款组织讲款时,必须先祭飞山大款首杨再思和贯公、骆郎,他们是侗族地区共同祭祀的保寨安民、驱邪镇魔的善神。在独峒岜团等广西侗族地区,飞山神杨再思被誉为“飞山大王”,是侗族地区的大款首,其在位期间,保境安民,威震西南,“功高楚国,德盖南邦”,深受人民拥戴。杨再思逝世之后,湘黔桂等苗侗民族地区普遍立庙祀之,奉为民族英雄和村寨保护神。
岜团村支书老王给我们介绍,如今开款坛依据“六面阴规”的“活埋”“沉潭”等款规来处罚违法犯罪基本没有了,但是“六面威规”“六面阳规”中的警告性和罚款罚物之类的款规款约还是沿用的,转化成了今天的村规民约。比如,盗伐林木者除了要追回原物和赔偿损失,还要罚款300元;除了照价赔偿外,盗窃耕牛每次罚款500元,盗窃猪羊狗各罚200元、100元、50元,盗窃鸡、鸭、鹅每只罚20元;乱进他人房屋盗窃金、银、布匹等除退回原物,每次罚款300元;聚众赌博罚款200元,参赌者罚款20元,赌场发现的赌资全部没收归村集体。独峒岜团村规民约的实施由本村各族德高望重、秉公办事的老人组成的老人协会执行。老人协会处理本村内的违法行为和各种纠纷,包括家庭纠纷。老人协会不计报酬,平时也没有什么特权,只是在发生纠纷的时候才聚在一起共同商议处理纠纷。老人协会还延续着过去的讲款活动(类似今天的宣讲法律法规),因而岜团村寨较少发生赌博、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有伤风化的行为。
靖州地处湘黔桂三省(区)接边区域中心,乃是苗侗祖地,飞山文化源远流长。靖州锹里二十四寨历史上也长期存在着“合款制”。一个村寨或者相邻的几个村寨组成 “小款”,若干“小款”组成“大款”,公推德高望重的人担任大、小款首。“款首”负责主持祭祀,解决纠纷,裁判罪犯,组织征战平乱以及生产劳动。曾经有“牛筋岭款场”、“地背岩板田款场”、“江东流坪款场”、“官田款场”和“鹅凤口款场”。“合款”对外抵御侵略,对内维护社会秩序,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合款”的内容很广泛,几乎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婚姻、习俗和道德规范等各个方面的规约,历史上曾经起过很大的社会管理作用。
三江独峒岜团等侗族地区与靖州地域文化风俗语言等根脉相同、飞山文化源远流长。联想靖州打造飞山苗乡侗寨风景名胜区,离不开民族文化元素的支撑。学习借鉴广西三江独峒岜团“款文化”景区建设经验,传承和创新发展靖州锹里款文化,在飞山山门处打造款文化广场,在飞山宝鼎下打造十峒广场,对于传承苗侗民族文化,增添飞山景区民族历史文化底蕴,丰满靖州苗侗祖地形象是一个重要举措。
从情人坡参观完古老神秘的飞山宫、款坛和聚款坪,回到岜团风雨桥上,我们坐在风雨桥上参加了一次独特的桥上会议,聆听了飞山文化研究会尹会长的研究会年度工作报告,确定了下一年度的飞山文化研究课题方向。热情的岜团侗族同胞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合拢宴,不同的侗族同胞家庭准备的不同的美味特色菜肴一起摆上风雨桥上的长席,文人骚客们开怀畅饮,热议岜团的美丽与遗憾。
热情的村支书老王解释说,岜团村寨曾经都是美丽的吊脚楼,因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了一场大火给烧毁了,就改建了砖房子。事实上,由于国家对西部的政策和资金倾斜,不止独峒岜团,各处的村庄都赶时髦建砖房,现在又后悔了,觉得还是从前的木房子好。如今,岜团已获批第四批国家传统村落,所有房屋都将逐步恢复原貌。
独峒岜团,一个贫瘠与美丽、神秘与浪漫并存的地方。回望岜团,不虚此行。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姜雪峰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