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小学 吴殿桃
摘要:近代意义的班级组织产生于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1632)中予以系统论证,但到19世纪中叶,班级组织才得以普及。早期的班级组织仅仅是“批量生产”的教学工具,而在现代学校教育中,人们越来越关注班级对学生社会性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首先,班级是学校为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而划分出的学生单元以及与为其配备的相关教师所共同构成的一种组织。组织又需要管理,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工作活动完成的更有效率和更有效果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班级 班级管理 管理原因 班级管理策略
引言
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单位。班级具有满足学生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矫正学生的行为等功能。它通常由教师、一群学生及环境组成,通过师生互相影响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班级管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学校管理者根据相关管理原理,科学地分班,配置班级管理力量,创设班级活动条件,使班级成为学校有效的育人单位。二是指班主任遵循班级管理的规律,使学生在班级里快乐地成长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职能活动。
班级管理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层管理,具有促进学生社会化,实现育人的功能化,保证学校各项教育目标的落实,协调任课教师、家长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学生工作,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功能。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班级管理可以使学生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使学生群体产生积极向上的风气。
班级管理的意义,一是班级组织是学校的基层组织,班级管理是学校内部的基层管理,对保证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二是班级管理是直接管理学生,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巨大。班级管理保证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了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这些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学校工作计划的实施,要靠班级管理来贯彻;学校管理活动的展开,要靠班级管理来落实。因此,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直接现实的保证作用。要管理好学校,首先必须管理好班级。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人的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竞争社会里保证人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水平的基本条件。班级管理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班级管理是班级有效开展人活动的保证,它可以使班级更为和谐文明,成员之间更为团结友爱,更容易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组织为实现学校的目标和任务,从本班级实际出发确定的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或预期的结果。学校管理目标是依据教育方针确定的,班级管理目标是依据学校管理目标确定的,是学校管理目标的具体化,这样的班级管理目标才能实现社会对学校的要求。
班级管理方法是班级管理者为了实现管理职能、达到一定的管理目的而采用的手段、措施和途径的总称,贯穿与管理过程的始终。任何管理方法都是人们对管理知识和管理规律的掌握和运用。由于管理活动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特点,管理方法也有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之分。一般方法是在各领域通用的方法,如纪律约束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等;特殊方法则是在特殊领域或针对特别对象、特别问题采用的方法,如学生自我管理方法、学生互助方法等。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对所带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劳动、生活、课外活动等工作的管理。具有教育性,班级是教育工作的基本阵地,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班级管理是为班级教育教学服务的,学习教育、班级管理与其他行业的管理之所以不同,就在于它的教育性。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灵魂。班级管理也是一种服务,既为学生服务,也为任课教师和家长服务;既为班级教育教学服务,也为班级生活服务。班级管理还具有繁琐性和多变性。
一、 小学班级管理常见问题
(一)“威权式”和“保姆式”管理
小学教师认为教育理论所介绍的原理、原则、教法均不切实际,必须代之以严厉管教与体罚,因为老师们都认为只有被打大的才有今天这样的成绩,老师们深受“不打不成器”,“教不严,师之惰”观念影响;加上绝对服从与齐一标准,要求学生乖顺。使得大多数班主任处于班级管理绝对权威化地位,从班规的制定、班委的确定,管理的实施、监督的进行,到学生的评价,都由班主任说了算。班主任充当了“管家”“警察”的角色,学生成了被管制的对象,没有参加班级管理的机会,主题地位根本无法保障。同时,班主任也容易陷入杂务之中,疲惫不堪。不利于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威权式”管理对学生要求高度一致,使得部分学生跟不上;要求绝对的服从,采用严格管教方式,学生无法独立自主;也使得学生心生畏惧、怨愤,师生沟通有困难;学生害怕老师体罚,因而对人们存在敌意,在行为上表现自保、退缩,在认知上缺乏主动性,更缺乏勇气,又不敢反抗体罚。
长期以来,保姆式教育充斥着小学的管理,日常生活和管理事务都由教师包办,老师天天守在教室亲自处理纪律、卫生、出勤等日常事务。教师的这种包办管理,害了学生;也害了老师自己,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创新精神,也抑制了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管理的能力。
废除“保姆式”教育,提倡并实行学生自治已成了当务之急,伟大的教育教学陶行知先生指出:“学校一定要养成共同自治的能力,否则不应算为共和国的学校”。因为“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
(二)“重智育,轻德育式”管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一直以学生的学科成绩及高升学率作为教学成效的指标,小学也不例外,一切以学科成绩为主,整个教学重心放在学科知识教学上,忽略情意、技能、认知三个目标的同时达成,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信任、尊重、协助与鼓励,无法给学生一个安全、温暖、和谐、无恐惧的班级氛围,更无法让学生在自我努力中获得成就,培养出评价、欣赏的观念,当然也谈不上让学生在选择、珍视、行动中去进行各种学习活动了。
“重智育,轻德育式”管理,使得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班级缺少凝聚力;重知识轻德育与社会需求脱节,也由于当今时代的潮流,不少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一些官二代,富二代的出现,不得不使家长和老师们更应该注重德育。
(三)评价学生主观化
对学生的评价存在着评价内容狭窄化,方式主观化等问题。一方面,以学生成绩好不好,听不听话,是否遵守纪律行为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指标,把那些成绩好的,听话的视为“贵族”,把那些成绩差,调皮的学生视为“另类”,把学生区分为优劣两种,另一方面教师以学生现有的表现来判定学生,认为好学生永远是好学生,差的学生永远不会变好,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学生,泯灭了学生潜在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四)班级管理内容片面化
批评教育乃至惩罚是显性效果最明显的教育方法之一,多数教师爱用这种管理方式,因为它费时少,见效快,但忽视了它的负面影响,把一些本属于心理上问题升格为道德问题,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学校功能的萎缩。 注重常规管理,忽视能力培养,当今社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学校能力,适当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交往能力和生存能力等,当代小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都比较欠缺,培养小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指导影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创设良好的学生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优化班级管理的策略
(一)班级制度管理
制度管理就是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班级建立的基础,是班级有效运行的保障。以制度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以制度引导、管理班级工作,才能使班级管理更为规范和科学。班级制度管理可以由学生们自己制定,并粘贴在教室墙上,按照违反的规定进行管理。让学生不感到是教师一手包办的管理。制度管理具有约束、导向、激励等作用。从而促使班级管理。但在制定班级管理的同时也应注意一些问题,既要在服从学校统一要求,又要具有个性特色;要符合班级教育管理的客观规律,又要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既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又要有发展的特征;要保持管理的权威性,又要体现管理的人性化。
首先班级制度管理,要按照各班级特色制定。当今的孩子更喜欢由自己来做主,会使得他们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所以我认为班级制度的制定,由原有的老师制定下放到学生身上,让他们自己制定并自觉遵守。制定的宗旨是要尊重多数学生的意愿。制定班级制度的过程如下:
1.明确必要性
班主任首先要依据班级学生的年龄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班规的必要性。可以采用的方式有讲故事、做游戏、提问、讨论或辩论,等等。
2.“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是指班级师生共同敞开心扉,大胆提出各种规则或设想。头脑风暴活动可以全班进行,也可以先分组开展再全班整合。每位学生提出的规则,实际上是其对自我和班级的期望;同时,学生的参与就已经开始了班规内化的过程。
3.归纳概括且逐条表决
小学生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毫无拘束的,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纷繁的规则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并用正面的、学生能够理解的陈述性语言进行表述。
在班规归纳概括出来后,应让全体同学逐条表决,在表决过程中克再次审视、修改每项条款,多数学生表同意便可通过。学生举手同意规则等于郑重地许下承诺。当学生与班主任之间意见相左时,班主任应首先尊重学生意见。
4.醒目张贴并不断完善
班规形成后,应张贴在班级最醒目的位置,以便起到提示的作用。学生的发展是动态的,班规需要随着班级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不断增、删、修改,以适应班级学生的变化,不断引导学生的行为,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班级目标管理
班集体是在全班学生的共同活动中,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逐渐形成起来的。共同的目标是班集体的灵魂,是维系师生之间共同奋斗的纽带,是使班集体这艘航船不断前进的动力。班级管理中应注重运用目标引导和加强对学生管理,使班级和学生个体的思想一致、行动一致,形成全新的班级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最终使班级、个人健康和谐地快速成长。
班级目标是学校育人目的的具体化,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目标是指人们的行动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和目的。目标管理即通过设立目标,激发动机,指导行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是管理的核心和灵魂。班级目标管理要权力责任明确,强调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管理,注重工作实效。
(三)班级绩效管理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完善的绩效管理有助于实现组织和员工个体的双赢。对于学校组织来说,班级是其基本的构成单位,绩效管理理念的导入,不仅能有效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更能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和办学水平,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在绩效管理的同时也应注重过程,并不是一味的将最后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好坏。成绩只是能展示学生一段时间里的收获。
总结
班级管理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人才,班级管理的任务是依据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学校教育来确定的。班级管理的任务是使班级按既定的要求,按班级的特点和活动规律,保证学生能够正常地从事学习和其他各项活动,保证学生能够健康成长,保证班级有正常的秩序,是学生成为品德、智力、体力、心理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合格人才。爱心是搞好班级管理的桥梁;班级荣誉是搞好班级的基础;规章制度是搞好班级管理的依托;赏罚分明是保证;班委会是得力助手;师生间良好的沟通时搞好班级管理的催化剂。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吴殿桃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