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飞跃贺新岁,雄狮舞动庆新春。
2月16日大年初一,尽管天空下着雨,却挡不住古商城人民闹新春的热情。一大早,洪江古商城数以万计的市民和游客打着伞涌向街头,等候观看舞龙舞狮的闹新春场面。据了解,欢天喜地闹新春的活动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2月17日大年初二晚,在靖州太阳坪村,来自本地的民间艺人们进行着舞龙舞狮民俗表演,祈盼来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让游客和群众大饱眼福。
舞龙活动更是靖州苗乡侗寨少数民族同胞的“重头戏”。2月20日大年初五,藕团乡三江溪五龙文化节正式开启,这次活动迎来近五千余名远道而来的嘉宾,观赏这场与众不同的“五龙抢宝”视觉盛宴。
三江溪是锹里地区四十八寨之一,有着舞龙的优良传统。这里居住着杨、谢、蒋等11姓苗、侗少数民族群众,是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因当地五条山脉向寨中一座圆宝形山包,被誉为“五龙抢宝”。每年到新春正月初五,三江溪都会举行五龙节歌会,祭龙仪式已流传了数百年。今年的五龙节,除了进行祭龙仪式、歌赛外,还举行了喝拦门酒、品尝油茶、打糍粑、自由表演、茶棚对歌、龙头宴和篝火晚会等多个原生态文化活动。
无论在洪江还是靖州,不管是城区还是村寨,舞龙舞狮的各个现场,到处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气势非凡的巨龙,活灵活现的狮子,铿锵有力的节奏,昂扬激越的声音,飞舞和击打出各族人民勤劳勇敢的个性。人们踏着新一年的步伐,在龙飞狮舞、锣鼓喧天中齐贺风调雨顺,共祝繁荣昌盛。
舞龙和舞狮是中国在大型节日里的一种传统文化表演。这一活动不仅在洪江区的城市可见、在靖州的农村常见,并且在全国各地也比比皆是,虽然形式不一、风俗有异,但都是一种喜庆丰收、祝福美好的载体。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综观各地、各族人民的舞龙舞狮表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从久远的年代起,舞龙舞狮活动经久不衰,代代相传,已不再只是某一个民族独有的项目,而是属于各个民族的活动。尤其是随着华人移民到世界各地,这一文化现象已遍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以至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各个华人集中的地区,成为中华文化一个最为显著的标志。
每年过年时,从春节到元宵节,各地都有耍龙灯、舞狮子的民俗活动。千百年来,人们为什么要舞龙灯,是因为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我们常以“龙的传人”自居,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龙是古老的图腾、是吉兆的化身,所以人们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而狮子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人们相信狮子是祥瑞之兽,舞狮能够带来好运,所以每逢春节或其它一些庆典活动,都会以舞狮助庆来祈愿吉祥如意。
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时至今日,舞龙经过不断发展和改进,成为一种具有观赏性的竞赛运动。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千姿百态。舞龙的动作千变万化,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头尾齐钻、龙嘴抢珠等。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逐珠,飞腾跳跃,时而飞向云端,时而入海破浪。再配合龙珠及鼓乐衬托,成为一种集武术、鼓乐、戏曲与龙艺于一身的艺术样式。
舞狮的道具自然是“狮”,由彩布条制作而成。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闪展腾挪、鹰击蛇缠,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或跳跃,或滚动,或盘起,或穿插,变化着多种姿势。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还常常以各种招式来表现武功,虎虎生威、勇猛有力,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同时,舞龙和舞狮往往是合二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穿插在一起表演的。随着敲锣打鼓,鞭炮齐响,舞龙舞狮队伍就盛装登场了。只见长长的彩龙和威猛的金狮在表演者手里翻腾跳跃、左摇右摆,他们被观众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赢得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看表演队伍,错落有致、喜气洋洋,展示新年新气象;听锣鼓齐鸣,响彻云霄、环绕四周,敲响新年新期盼;赏龙飞狮舞,变幻无穷、眼花缭乱,舞出新年精气神……整个现场一直洋溢着勇猛威武的气势和欢天喜地的气息!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顿时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每年的舞龙舞狮,就是一道独特的时代风景,也是给群众的一份厚重的新年礼物!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场面让老百姓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大家不时拿出手机拍照录像,记下这一难忘时刻,分享幸福曼妙时光。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吴展团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