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何秀荣与他的希望

    4月17日清晨,三锹乡地笋村坳三公路旁边,村民何秀荣信步走下农田,查看苗木长势。草木上的露水打湿了他的裤腿,晨光照在他枯白的头发上显得熠熠发光。过了一会,聘请的几个嫁接工人才陆续赶到。

  路边的几亩田种的都是何秀荣的苗木,只有田埂的存在告诉路人它原来的用途。这里的苗木种类很多,有半人高的杨梅苗、趴在地上的钩藤苗、刚长出地的青钱柳,还有更多种子蛰伏在这片土地里,等待下一个春天。按照何秀荣的说法,就是“觉得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如今春季过半,传统的苗木销售季已接近尾声,何秀荣看着身前的一大片随风摇摆的杨梅苗,显得忧愁而焦虑。“今年各地杨梅苗种的多,价格贱,这里还有几千株。”他告诉笔者,钩藤苗等其他苗木倒是卖的很好,如果杨梅苗卖出去,就算净收入了。何秀荣在手机上摸索着“一亩田”软件,说:“你看,这上面也有靖州的货,一株要3块钱哩,我的苗不必他们的差。”他的眼神闪过一道亮光。

  放下手机,他又介绍起自己的苗木。“这是千年矮,如果能整好形,也能卖出个好价钱,可惜死了几株了”、“青钱柳,一般叫金钱柳,可以做茶叶,这几年很火”……他如数家珍的指着每一种苗木,公路旁的这一片土地,都是他流转过来的。天为房顶,地为床塌,种苗木5年来有多少天在这里自己都记不清,这块田早已成了他的另外一个家,蛰伏在土地里的种子,如他的儿子一般,是他的未来与希望。

  何秀荣有两个儿子,可惜大儿子小时候意外头部受损,花了不少钱。父母年老多病,常年吃药,2014年,家里被评为贫困户。对于这个“贫困户”的帽子,何秀荣并不喜欢。他是个勤劳的人,勤劳的人怎么能贫困?但是对家里的遭遇,自己又觉得无可奈何。从那时起,何秀荣觉得要变通,他放弃了不赚钱的百合种植,在村里第一个搞起了苗木。

  何秀荣是个老实人,文化程度也不高。至于怎么发家致富,他更多的是只知道勤奋,再勤奋。勤快,是很多人给他的标签。“秀荣你去哪?”“去山上,去田里,去做工。”这往往是他的回答。除了晚上,你很少能在家里找到他,他似乎有忙不完的事。虽然有人称他为地笋的苗木大王,但是他自己知道,辛苦一年,赚的都是辛苦钱。别人称他为老板,他自己都不好意思。

  在他的苗木田旁边,正好有一个腊肉加工的烤房,一群大学生鼓捣着卖地笋的土腊肉,竟然一年卖得几百万。对于辛苦赚钱的自己,何秀荣有些无奈,但是也更加确定了一些想法,那就是知识改变命运。

  2017年,何秀荣评上了生态护林员,加上苗木的收入,稳定脱贫。脱下了帽子的他,有了更多的想法。但是更多的时候他还是老实本分的农民,他只懂怎么种,还并不懂怎么卖。

  对于大儿子,何秀荣觉得有点可惜。“大儿子没有管好,读了初中就不想读书了,现在在福建打工。”他说。对小儿子,他有更多的期望,自己再苦再累也想培养出来。他把小儿子送到县城读书,老婆在城里租房子陪读,顺便打一点零工。

  在乐群小学附近,有这样一排小房子。如果不是亲自来这里,很难想象时尚的现代楼盘旁还蜗居着小房子。房子不大,灶、小桌子、床,四目所望,物什不多,它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为了小孩读书。何秀荣来城里时,就会来这里落脚,而何秀荣注定只是这里的过客。每每路过学校,他就望着学校的校门和活泼的小学生,希望儿子走向更好的远方。(张涛)

作者:张涛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其他视频
  • 靖州新闻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专题频道
  • 书记县长报道集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疫情防控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