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启湘来到农户家中,宣传农业政策 易子明 摄

在烟叶种植基地,潘启湘正顶着烈日与病痛详细地给烟农指导技术 易子明 摄
靖州新闻网·红网靖州站4月16日讯(分站记者 易子明)“这个赶紧抓紧时间拿药喷洒一次,把沟掏好,以便排水。”16日中午,烈日当空,靖州新厂镇人大主席潘启湘刚刚忙完手上的工作,还没来得及吃中饭,就接到炮团村村民的一个电话,于是又急忙赶到村民所在的烟叶种植基地里,边看边说道。
20年,他从一个乡镇农技员成长为当地农业生产活字典,20年,他从青葱少年到如今的中年骨干。无论是盛夏,还是严冬,不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农家院落,总会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不是查看作物长势,就是掌握土壤墒情;不是进入温室大棚,就是投身农作物试验的现场。他就是市优秀共产党员、农村经济发展优秀指导员--潘启湘
勤学习、善工作 工作能力突出
下到田间,服务农民对于潘启湘来说不仅仅是工作,更是他20年来生活的一部分。为了将新厂镇农业生产底子摸清楚,潘启湘花了四年时间走遍了全镇16个行政村,详细记录了各村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土壤肥力情况、农户种植习惯、作物轮作方式、地方小气候等各方面情况。
“记得那时候还没有小汽车,他就骑着自行车一个团寨一个团寨的去调研记录情况。而且那时候也穷,早上带点馒头红薯,晚上7、8点钟回来才能吃点饭。”姚昌盛回忆道。
经过逐步的实地探查,他逐渐成了全镇农业生产现状的“活字典”,胸中装有最翔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对待工作潘启湘那是真的尽职尽责。”村民杨先德竖起大拇指说道。
理思路、强服务 勇做产业结构调整“排头兵”
农民缺技术是一个老话题,为了将农业生产技术送到需要的农户手中,只要有时间他就组织带领技术小组进行技术指导,把技术材料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技术要领直接传授到人,良种良法直接运用到田。如何让乡村振兴,让农民致富一直以来都是潘启湘关注的问题。2008年,全镇开始推广种植烟叶,但出于保守心里以及担心亏损,村民们种植烟叶的意愿并不强烈。
“从来没种过,也不晓得我们这里种不种的好,没有技术,不敢种。”村民杨思满显得比较担忧。
得知情况后,潘启湘走家串户,耐心的给村民们讲解烟叶的生产优势。一方面他积极与烟草部门沟通,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另一方面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实施烟水工程,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对于那些想种植烟叶又缺乏资金的村民,他积极联系小额信贷,帮助他们得到产业发展的第一笔资金。
“烟叶生产的所有环节他都会悉心过问,我们烟叶烤房的仪表设备半夜坏了,他晓得了立马过来检查,更换。很感动”村民姚德珍说道。
“农村百姓发展生产不容易,尽我所能地用心去帮助他们,让他们得到实惠,能够致富,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潘启湘表示。
新厂镇烤烟发展从2008年的180亩发展到如今的4000余亩,烟农的年均收入增长到5.2万元,户均收入增长近2倍。
患病在身 始终奋斗一线
因为长期劳累,潘启湘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病,除了要定期到医院复诊,还得长期服药。而工作繁忙的时候一两个月不回家也是常有的事,照顾两个子女的重担就全部压在爱人吴凤姣的身上。
“看到群众的问题被一一解决,我很欣慰,就是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吴凤姣心疼地说道。
“我是农民的儿子,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学的又是农科,我当然应该根植于土地,奉献于乡亲。”对于爱人和孩子潘启湘感到非常愧疚,但更让他牵挂的却还是群众工作。他把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执着追求融入平凡的服务工作,这种执着无愧于他胸前那枚熠熠闪光的党徽。
作者:易子明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