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地区多日,时常关注于图腾崇拜这个话题。其实,关于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牛头图腾的讨论也有很多,但最终也没有个结论,主要是停留于“牛头图腾”字面所表达的阶段,至于为什么和有什么影响等的问题都无法继续深入,其实是纠结在起源的问题上。
最近热映的温子仁导演的《海王》(Aquaman)倒是给了我们一定启发。虽然只是温导的动画奇幻之作,但也缘生于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的古希腊传说,虽也是无法考据,但也津津乐道。在问起带有亚特兰蒂斯血统的人的图腾是什么的时候,可能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是异口同声的回答:三叉戟。但我倒觉得这个回答稍微物化一些,而当你看到海王亚瑟获取三叉戟惊艳现世的镜头时,不免有些惶恐和欣慰,原因就是亚特兰蒂斯人的图腾并非那个利器,而是海王本身!实际上,海王只是“神”之一,而真正的亚特兰蒂斯人的神则是三叉戟的主人海神波塞冬。这可以称作为对神、实际是对祖先的崇拜。
电影《海王》的海王亚瑟与三叉戟
这给我们很大启发,苗人图腾崇拜是牛头,这在地笋苗寨的广场上、龙头宴起首能看得清清楚楚,但真正的是牛吗?是牛为什么是牛头呢?从《海王》的最大启发就是:或许苗族人真正崇拜的是牛头人身的祖先—蚩尤!或许也可以这样说,实际上苗族人是把蚩尤祖先奉为神,一位“战神”,一位“神”一样的祖先,当然这位战神不止于战争和维护一方和平,还兴农耕、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明天道、理教化。这个结论实际上也从相反的方面证明了苗族人敬水牛、爱水牛、给牛送年夜饭、与牛说贴心话的现象,属于一种常规观点的因果倒置吧。
苗族祖先蚩尤牛首人身像
靖州地笋苗寨广场牛头图腾
不过这种倒置在靖州及武陵山区或许可以得到更多的证明,这片地区是传统的“苗侗祖地”、“文化圣地”,原因之一就是从苗侗发源以来,人们共同对飞山公杨再思的崇拜和纪念,或许杨再思在苗族人民心目中就是“神”!是应该崇敬的祖先!观察中发现了苗族人的崇拜遵循布朗《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中所描述的层级特点,整个苗族大社会形成了从以蚩尤为抽象的整体崇拜,到不同的社会分支、部落族群分支形成了以牛、鸟等不同的具象具体物崇拜,而到每个氏族或家族则有了鲜明的、趋近自身族群的姓氏祖先的崇拜。
湖南靖州“飞山太公”杨再思
不觉间海王的三叉戟与地笋的牛头在图腾崇拜上形成了统一,实际上这种统一按结构与功能学派的说法,应该都是为了维系这个族群与社会的和谐、维系这个族群的有序运行,按涂尔干的话就是维系整个社会的团结。或许有一天温大导演可以以姑舅婚姻为冲突点在苗王身上延续当前这场类似的海陆情缘。
作者:宋志民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