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邦芑(1599—1673),字开少。原籍浙江嘉善(今嘉兴),徙居丹徒(今江苏镇江)。明末清初的诗文家和学者。明清鼎革之际退隐余庆,逃禅出家,不仕新朝,以全志节。永历帝入滇,再度出山任职;永历帝亡缅,僧居云南鸡足山;永历帝覆亡,为僧以终,圆寂于南岳。一生坎坷流离,隐居乡野,著书讲学,由仕而僧,成为名躁一时的“大错和尚”,有大量的诗文传世。对钱邦芑的诗文的探索与研究,后人著述颇丰,并且有相当的研究成果面世。在这些著述中,多集中在贵州余庆和云南鸡足山隐居与逃禅过程的研究以及流寓湖湘、旅次宝庆的经历等。而对于在大错于康熙初年出黔入湘的第一站,在黔湘交界的黎平靖州的四乡河畔盘桓年余,与当地文人胡学望相友唱和而写下的整整一百首歌咏梅花的《百梅诗》却语焉不详,甚至在全国范围内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四乡河是湖南靖州县境内的第二大河流,流域包括今渠阳镇南部,藕团乡、平茶镇、新厂镇以及通道县的播阳镇等,流域面积近700平方公里。它是湘黔边境少有的河谷地带,土地平坦肥沃,为靖黎边区粮食主产区。也是新厂斗篷坡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距今已有4000—5000年,从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玉器等生产、生活用具和礼器艺术品,为研究早期文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实物标本和重要线索。笔者在编纂乡志和研究少数民族“锹人”的形成以及演化过程所进行的田野调查中,非常有幸地接触和了解了一些关于大错和尚在四乡河流域的传闻,经过多方寻找,于云南图书馆得到大错的《百梅诗》影印本,《百梅诗》湘黔边境沉寂消失近百年后,又重现于成诗的故地。笔者在对诗集原文及成诗时代背景作简单整理后,以飨读者。
导致《百梅诗》在成诗故地与学界沉寂百年无人问津,究其原因,不外乎几点。其一,靖黎边境尤其是四乡河境,历来隶属复杂,犬牙交错,宋元时期属湖广,明朝贵州设省之后,朝廷在贵州东部边境设立边六卫,其中在黎平府的南北两处设五开卫和铜鼓两卫,四乡河流域分属靖州卫和五开卫,而军事上五开卫受靖州卫节制。雍正朝之后撤销卫所制度,五开卫、铜鼓卫分设开泰县和锦屏县。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8月28日,国务院将贵州省锦屏县的平茶、善里、新四、营寨4个乡划归湖南靖县,其中善里、新四、营寨3个乡就属于当时五开卫下面的平屯所(四乡所)辖地。隶属变更后,许多人事在靖州、黎平双边的志书中并未载之。民国至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靖州黎平均未修志,在八九十年代修的县志中,靖州出于多种原因,并未对原属黎平的人事予以录遗,而黎平这边更是出于人事随属地的原则也继续登录,故而这一地带的历史文化几乎成了“真空”。其二,认识有误区,清代末期后,兵燹祸事连连,这一地区的文化、经济、社会遭受重创,再加上文革时期政治运动,农田水利建设等,古庙、古城堡、碑刻等文物载体被破坏,许多文物荡然无存,许多人都认为这里历为荒蛮之地,落后之乡,而曾经浓郁的耕读之风、文土挺生的经历和荣耀,就掩埋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康熙元年(1662),吴三桂绞杀永历帝,明祚灭亡。精神支柱轰然崩塌,大错这位忠孝节烈的孤臣,反清复明的希望已最后破灭。而身入老境,思乡之情日炽。秩序稍定后,他便由滇返黔,行至贵州境,与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途中相遇,钱邦芑对绞死永历帝的“平西王”吴三桂恨入骨髓,打算以死相向,追随永历帝而去。便刻意嘲讽汉奸父子,吴应熊将之抓回昆明。执之以见吴三桂,三桂笑曰:“是欲辱我以求死所耳,吾儿正堕其计矣”!命亟释之。钱开少在黔中驻锡不久,便决意返回丹徒故家,探望故人。其间有好友吴中藩在《六月廿二日,钱开少将归京口,以书来别》记载此事,诗云:“无可奈何惟欠死,纵云归去叹零丁,持来寸楮犹余洞,欲寄相思何处龄。”大约是康熙二年(1663)年的早秋时节,开少到达四乡河畔,寄寓于平屯所(又称四乡所)的胡学望家中,随后挂锡于青云寺。
抑或是长途羁旅的跋涉,身心的疲备,需要时日的休憩;抑或是四乡文人诗友胡学望等超凡的人品学识以及不俗的岐黄之术,使他从生理到心理得到医治和慰藉;亦或是青云寺悠扬的梵音,佛祖的召唤,使得这位“江左大儒”在此作短暂的停留,盘桓一载有余,在青云寺等以茶代酒,亦师亦友,笔墨添趣,吟诗作对,畅谈禅机、禅理。教授后昆,琢育人才
青云寺,在佛界独领风骚200余年,缘于开寺高僧——愿如和尚崇高的道行和宗风。明末,青年愿如弃儒从其叔剃落,昄依法门,参福建鼓山永觉和尚、天童山密和尚、永觉和尚传其鼓山系28世曹洞宗法脉。明末鼎革,愿如欲间道由靖州入贵州黎平,往云南鸡足山顶礼高师。因时局动乱道路阻碍,愿如滞留靖州龙井庵,1645年正式结坛传教弘法。之后辗转于谬冲观音山、平茶中华山。1647年4月,扶筇选胜来到青云山,被种种瑞相吸引,曰:“是吾终焉之地”,遂在此结茆而居,开刹青云,弘宗说法。愿如的到来,带来了禅宗曹洞宗缜密的纲宗、恢弘的教义和无量的慈悲。宗通说通,定慧圆融,续焰结灯,往来于边夷之地,说禅说戒,有如醍醐灌顶,使民众看到了佛法无边,除天诸苦,具足安乐的希望。十几年间,高僧大法,文人硕儒,修禅赋诗,紧随其左右,青云寺香火隆盛,成为曹洞宗扬宗弘法的又一祖庭。
然而,神交已久却一直未能谋面的一代宗师——愿如在大错到来之前,于顺治十八年(1661)七月十五日圆寂。不能促膝相晤,面谈佛法禅机,这令大错异常悲寂。但青云寺门徒们仍继承愿如法脉,依遵佛嘱,一如既往地弘扬宗法,以宏博的宗旨、湛深的教义,智周万物的思致,广大圆融的说理,陶冶和教化边陲之地民俗民风和世道人心。同时将佛法因果分明的理念、慈悲为怀的思想,同儒家文化中的礼乐经世致用,道家的乐于自然等结合起来的宗风,与大错的理念十分契合和投机,又令他的心中感到丝丝蔚藉,于是在青云寺颂佛谈经、读诗作文,甚为投机,因缘促合,成就了文坛中一段不朽的佳话。
托物言情,是古代文人的常用手法。明末的庚寅年(1651)大错读书于渚江之江峰阁,作《秋柳诗四十首》,自写身世之感,凄惋动人。而这一回,在四乡河畔,青云寺上,大错和诗友胡学望则相友唱和,以梅入诗,以梅状景,以梅抒情,以梅言志,用七言律诗的体裁将梅花的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凌寒飘香、不与百花争艳、不以无人不芳、铁骨冰心、淡泊名利,从梅花的色、香、形、韵、时等方面渲染和描写得淋漓尽致。其缘起至今在四乡河畔的村庄里仍留下动人的故事,只是岁月将故事中的主人模糊,演变成“先生”和“和尚”。
一天,先生到青云寺看望在青云寺和尚,时值酷秋,和尚在啜用冷水甜酒糟,先生笑着说:“和尚,和尚,你犯戒了,可知酒糟是酒吗?”和尚答:“岂不闻,无酒不成礼仪乎?”先生走进僧寮,见其卧具甚艳,道:“此处堪比温柔乡也。”和尚又答:“无色路断人稀”。先生又见桌上搭链有银子数锭,说:“和尚,你也爱钱乎!”和尚又回答说:“无钱难倒英雄汉,无钱哪有今日青云庵之雄乎!”故露出愠色,先生一见连忙拱手相揖,“师父莫气!恕我谬用昔酒气财之典也。”和尚大笑:“哪里哪里,言语相戏也,我岂小人哉!”二人边走边聊,行到井边,井边一株梅花,叶繁叶茂,和尚云:“人之气节,当若梅花,在昔我曾以秋柳为题,作诗四十首,今我二人以梅为题,我唱你和,各作一百首,如何?”先生慨然应允。之后,一唱一和,三日一首,年余,和尚著成《百梅诗》,先生胡学望也择录其优辑录成《和钱开少百梅诗四十首》一经传出,争相抄读,几至洛阳纸贵。
大错和尚是一位忠臣,一名高僧,一个文人,他颇工诗文,有着“江左大儒”之称;他博览百家之书,通晓儒释道三教经典,深得中国文化的精髓。在《百梅诗》中,除了通常的艺术表现手法来状物写景,感悟抒发外,更多的是隐逸和禅理的结合融入,使梅诗的意境和写作表现手法上呈现出另外一番天地。
隐逸不是逃避厌世,不是与世无争的消极颓废,而是另外一种方式的进取与抗争。从表面上来看似寄情与山水,实际上是言志入怀的入世。禅的理论基础为心性本静,解脱途径为见性成佛,讲究“顿悟”和“自省”。早在唐宋时期,禅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生活处处充满着禅意,陆游的咏梅诗中,禅意浓郁。《百梅诗》同样如此,禅对诗的影响不在于以禅入诗,单纯将佛禅义引入诗中,而在于以禅助诗。以禅喻诗,从而达到般若观照、超然旷达、顿悟自性、物我两忘的意境。将梅花与禅进行巧妙地结合,表现了自证自悟的心性历程,在国破家亡的背景下,虽难不馁,淡泊守志,充分表达了作为忠臣仕子、作为文人的理念和节操。所以说《百梅诗》是四乡河畔所产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满腹惆怅、无恨感慨,亦隐亦禅的关于梅花的千古绝唱。
《百梅诗》和胡学望的《和钱开少百梅诗四十首》一经成书后,名噪一时,乃至于后世100多年间广为流传。据光绪《黎平府志》载:“幼余不知诗,得《百梅唱和》于友人处,问其为大错、小牙二公作,虽前后残漶,而存者十七,嗣为俗子攫云。乾隆乙巳年,友素岩、诒我小牙和稿,又得唱稿于黔,合而读之。喟然叹曰:嗟乎!此两先生古谊也,夫诗不漫作而作梅,梅不仅咏,而咏百,盖必有梅花之丰韵骨干,而又值夫迟暮当其抑塞,是以嵚崎磊砢之气,无所发滤。乃适有梅焉,足以畅之;又适有诗焉足以赓之。于是两人相视以自写其意于荒山寂寞之滨,寄其志于冰肌玉骨之表,霜葩雪树精神见焉,诗之古郁奇傲,因其极所逼肖者,夫岂藉草而吟花者耶。唱诗清挺,和诗深析。三日和之,每首一意。所以防叠复而尽意志。仰也梅耶!诗耶!抑即其人耶!古韵寒香,吾盖于梅花见两先生矣。世有知者,应旷世相感也夫”!足见《百梅诗》浑脱超绝,不仅脍灸于当时,亦必传之后世的魅力和影响。
进入咸丰年间后,烽火兵燹,社会动乱,四乡所胡氏家族逐渐衰落,《百梅诗》在四乡河境散轶无寻达百年之久,此次有幸回到故乡,而胡学望的《和钱开少百梅诗》则自今搜寻无果,相信终有一日,历经沧桑的二部诗集能完璧归赵、珠联璧合,重现于中华大地。
在完成《百梅诗》后不久,65岁的钱开少于康熙三年(1664)离黔东归,长期寓迹于湖湘,终未实现回归故里的愿望,开少卓锡于衡山诸佛寺。康熙十二年(1673)受宝庆(今邵阳)太守李益阳之聘,纂辑《宝庆府志》,半年后病逝,终年74岁,葬于南岳衡山。
传说大错和尚东归啟程时,胡学望和一众僧人相送,见一僧人抱一南瓜进院,大错笑着对胡学望口占一偈:“靖州栽蔸瓜,牵藤到姚家,姚家①打个蓓②,四乡所结个瓜”,众人一时不解其意。或许是巧合,之后100多年间,四乡河流域文教昭融,四乡所胡氏家族更是科甲联绵,人才辈出,为方圆百里之翘楚。(注:①姚家:现靖州县新厂镇姚家村,与四乡所相隔数里。②打个蓓:土语,指南瓜藤开了一朵花。)
靖州旧志序云:“昔魏文靖以言事徙渠阳,而鹤山讲学之风,澈于异溪飞寨间,靖俗不变,嗟乎!移风易俗岂不存乎其哉!”自魏公以降,文教渐被,为边徼之渊薮,代代相延,光伟未艾。明清鼎革之际,一代名臣,一代名僧,钱邦芑、大错和尚和于康熙二年,出滇入黔楚交界之四乡所,挂锡青云寺,与愿如和尚高足及当地硕儒胡学望等相友唱和,留下颇具禅风的一百首吟咏梅花之《百梅诗》,风靡一时。
然世事迁变,数百年后《百梅诗》在靖黎等地无存。二○一三年,余受遣派,担纲修编《藕团乡志》,得闻旧事,遂悉心搜罗,五年无果。二○一八年秋,友人相助,从云南图书馆发来《大错遗集》之《梅柳诗合刻一卷》之电子版,序诗俱全。余欣喜交加,《百梅诗》完璧归赵,重回故地,实乃四乡之幸,靖州之幸,文坛之幸,禅界之幸也。未敢独贪,稍作整理与有缘者共享。
陆湘之
于2018年9月18日
《梅柳诗合刻》
滇释大错著
梅花
孟夫子云:“《诗》亡,然后《春秋》作。”则诗之为道,岂值时物迁感往来赠答而云然乎!从来风人谣咏,词肯多端,草木虫鱼,别有寄托,以故名流观玩,每托类以言情,高士兴怀,或借物以寄志,渊明爱菊,固隐士之高风;茂叔观莲,亦君子之雅况。但群花灿烂,靡不借力于晅旸。即百卉凋零,孰不归情与霜霰,至于严寒冰沍,转露芬芳,残腊雪飞,独苞新丽,冰心铁骨,既不合于时宜,素质清姿,復超绝乎凡俗,岂非天纵之逸品物之异材乎!故夫阳和争艳,杏桃呈其芳菲。岁寒后凋,松柏徵其刚劲气。类相感风咏以兴。况兹梅也者,赋性幽贞,天姿雅洁。傲雪霜而独笑,友松竹而争妍;幽谷先芳,回孤阳于一线;寒英破腊,引百卉而齐开。春入罗浮,香继清梦,吟安孤屿,雪满孤舟,玉笛高楼,怨晓霜之严肃;清琴别院,翻白雪于阳春何期?赋出广平,犹存儿女闺奁之色;诗名和靖,不免金樽檀板之嫌。子卿徒感于年,催少陵只伤乎岁暮,宁第凌寒之劲骨,耻受人知。抑且违俗之幽情,反遭白眼余也。时当岁晏,迶值阳消,偶属意于咏歌,非敢托名花知己,即兴情于摇落,亦徒为泽畔行吟,但求命肯,摛词毋得罪于风雅比物起兴,或有当于美刺云尔。
一
几向空山梦里寻,诗成驴背暗香侵。
月明千里怀前约,春到三湘系远心。
冰雪清华天地净,衣冠高洁性情深。
怜他玉笛横吹久,飘落寒枝怨不禁。
二
怪尔清癯世不如,推窗瞥见便抛书。
一簾湘水影何处,几幅冰衫冷乍舒。
春信无缘凭寄使,月明有梦独怀余。
孤山千树迷香雪,双鹤飞来可卜居。
三
春到前溪泮薄冰,疏疏几瓣落鱼罾。
短桥冻滑寻难渡,绝巘倒垂攀未能。
半曲寒烟留野鹤,一枝残雪待诗僧。
纵他桃李矜芳艳,萼绿嫣红是下乘。
四
腊信于今几送迎,耐他吟赏费经营。
烟霜近日翻新谱,诗酒当年订旧盟。
茅屋踈篱鸡犬静,枯松乱石水泉清。
罗浮别有修花史,金谷何须问姓名。
五
闻道前村花事齐,短筇扶鹤过桥西。
横江涧户石苔古,斜引飞泉香雾迷。
游侠折归犹带雪,山禽争落半沾泥。
东君好护新枝弱,茗具诗简拟再携。
六
傲雪凌寒远俗情,冰弦别调和难成。
故园客梦江南路,此夜相思玉笛声。
流水浮来香石骨,好风吹去乱楸枰。
谁能格外真相赏,坐卧凭君仔细评。
七
香云千叠覆吾庐,笑傲依然笑古初。
石上横琴清自许,溪边洗鹤意何如?
掩关终夕迟新月,对子有时开异书。
冰骨稜稜绝尘艳,肯容凡卉伴山居。
八
花信风多各有名,冬深先订岁寒盟。
一泓月浸春水满,十里烟迷夜雪情。
窗外梦回余瘦影,琴中韵远落新声。
何时猛力谢尘事,遁迹香林过此生。
九
抱膝高吟不知倦,萧然孤傲是良朋。
半窗残雪隐眠鹤,一院寒香绕定僧。
楮叶何人裁碎玉,琼枝昨夜翦春冰。
碧天瑶瑟清音好,仙骨珊珊化未曾?
十
送腊东风力未偕,春光先到水之涯。
叶依蝶梦芳魂净,根绣苔衣香骨埋。
荒寺何人题破壁,深山有客踏芒鞋。
一枝折得玉钗古,月映寒窗供小斋。
十一
破笠瘦筇寻几遍,酒帘高揭到山村。
冻烟十里春无力,空影一湾云有痕。
玉燕飞来衣渐化,冰蚕蜕去茧犹存。
梨花为待东风暖,铅粉相思欲断魂。
十二
百艳争芳拟占魁,东君先放一枝开。
千年冰骨成寒玉,半夜香魂孕素胎。
雪霁不知人卧久,月明何处鹤飞来。
仙姿上苑矜名贵,羯鼓能骄未能催。
十三
花候重逢腊未残,山蹊独笑伴鱼竿。
冰心尝映玉壶冷,幽梦时怜素女寒。
寻到村深知酒熟,吟成雪后觉衣单。
明朝犹恐东风恶,夜半携镫仔细看。
十四
曾读何郎诗句无,芳名岂必在江都。
幽辉映耀冰成窟,积气空明月满湖。
寿主宫妆留旧样,滕王蛱蝶榻新图。
海棠国色徒娇艳,纵有天香也作奴。
十五
玄圃仙根本傲霜,谪来又见雪衣娘。
春冰映月生寒魂,秋水凌空淡远妆。
别苑无情清蜕玉,深闺有梦掩残香。
堤边游马都攀折,留得高枝是短墙。
十六
不羡名园九锡荣,山蹊篱落自孤清。
隔江花信赏千里,一夜春风定几程。
兴到何妨袍笏拜,狂来且命弟兄盟。
莫云误识林和靖,先有奇文赋广平。
十七
对君足了一生事,性癖耽奇不呆痴。
浇创欲求千日酒,支根云是六朝碑。
水云幕悬香犹湿,霜月高寒影乍欹。
狼藉沾泥衔不得,春风燕子怨归迟。
十八
老树婆娑几岁年,空庭尝是伴枯禅。
梦惊新句魂俱冷,春入寒胎骨已仙。
年末带花原自古,枝绕著紫便生妍。
山深不解市朝事,梅历阳秋任意缣。
十九
新腊冰封失花候,高人何处费幽寻。
抱琴入寺石苔静,策蹇过溪风雪深。
忽买浊醪来野店,或携筇杖陟高岑。
谁知铁笛传春信,明月一声湘水阴。
二十
蓝田移种是何年,阆苑飞来第一仙。
春暖梦遗珠玉佩,月明人映水晶帘。
抚弘变调音多怨,得句推窗情可怜。
梨有余香浣残雪,随风唤醒杏花天。
二十一
素魄偏宜弄月华,山过水曲景尤赊。
一林欺雪藏僧舍,十里寻香到酒家。
雨过或疑珠有泪,烟开始信玉无暇。
谁人蹇背吟新句,桥断冰封路恐差。
二十二
冰雪重重暖未回,春光枝上竞蓓蕾。
弄珠神女留香佩,餐玉仙人化素胎。
正恐客过随叶折,为妨鹤忙傍篱栽。
明朝怕有闲风雨,夜半邻恐载酒来。
二十三
昨夜寒香透竹篱,春光暗度向南枝。
横琴作枕看终日,叠石为屏护几时。
好月渐生怜影瘦,新诗欲就怪思奇。
晚年待此娱朝夕,铁笛楼头莫漫吹。
二十四
夜半惊看乱石横,纸窗竹屋也分明。
烟迷淡月影还好,霜衬轻冰骨更清。
对子不觉老将至,衔杯安问身后名。
花神今夕游何处,侍从咸骑白凤迎。
二十五
香雪层层压短篱,淡烟临水悄寒欺。
花关半掩鹤无梦,荒寺频过僧有时。
老去作栏依竹石,春来剪箔护葳甤。
几年高隐深村里,莫使孤山处士知。
二十六
腊信催花未可凭,小楼见雪几回登。
攀枝呼酒惟狂客,倚树分题是野僧。
瘦骨自宜霜夜月,烟姿尝映玉壶冰。
名园丽质知多种,品格如君恐未能。
二十七
腊余更虑此花残,朝夕村郊冒雪看。
野店乍逢呼酒伴,板桥半折据吟鞍。
杏桃未敢争春信,松竹偏宜共岁寒。
莫道来年堪结子,不知鼎鼐几回酸。
二十八
嫩芽何缘破冻开,古根抱石绣莓台。
轻烟似觉暗香动,疏影不知明月来。
雪意满天诗欲就,霜华覆地酒应催。
孤山佳偶谁相访,不待鹤飞舟自回。
二十九
花债连年总未酬,冬来欣赏讵能休。
卷书卧对竹窗静,啜茗行吟苔清幽。
幸有素琴横石几,何妨玉笛在高楼。
莫云春到花将老,故蒂余香尚可求。
三十
梨花李花矜素姿,品贵终自分妍媸。
高崖封雪子为主,劲骨傲霜吾所师。
山深可避莺燕闹,质古不受蜂蝶欺。
何必岁晏征晚节,群芳孰能争先时。
三十一
十里空濛霜满天,鹤归时绕短篱边。
香侵诗客狂来思,凉入高僧醉里禅。
渠骨独清应自许,我头将白更相怜。
枝梢残雪尤孤迴,吟别霄分未肯眠。
三十二
枯树何缘作此奇,岁寒有意待君知。
老根穿石苔能点,嫩萼吐梢霜不欺。
唔对十年成好友,抛离半日即相思。
腊残花尽无多怨,夏叶垂枝子满枝。
三十三
腊信频催霜霰横,今年花事正堪评。
寒潭影照诗情瘦,乱雪封根鹤梦清。
扫雪烹茶看十日,推窗待月坐三更。
冰心铁骨谁知己,烟火消除可定盟。
三十四
绝世丰姿索笑艰,疏香冷艳堕溪湾。
淡烟写照情俱远,秋水为神韵自闲。
村居月明人入梦,孤山雪辞鹤同关。
花童珍惜憨成癖,多少繁枝总未删。
三十五
玉洞花明夕不知,冷光空水映参差。
风流对子惟吟卷,格韵酬君是酒卮。
只许山蹊藏淡冶,岂容朝市辱清奇。
殷勤古驿逢乡使,欲向江南寄好枝。
三十六
春来不悄斗繁华,卧雪含霜别一家。
寒月将低烧蜡炬,晓风欲动护银纱。
山园买履香难讥,水竹分题酒易赊。
各种果从仙苑谪,于今犹自带烟霞。
三十七
小春花信有谁寻,素艳缤纷雪满林。
香隔湘簾凉入梦,影横石几月当琴。
山扉半掩鹤闲步,禅室微送僧苦吟。
弱柳繁桃何足盼,却从松柏问知音。
三十八
菊花之后更无花,瞥见蓓蕾景便嘉。
况复三冬飞朔雪,何绿一树烂奇葩。
开笼放鹤舟将返,携酒招僧月欲斜。
纵是杏桃多丽色,春光孰敢先当家。
三十九
修柯周匝隐茅庐,绿萼清蔬画不如。
山野原无食肉相,市朝曾有绝交书。
诗情缥缈春风外,酒兴沉冥夜雨初。
花谱几番寻旧事,寿阳一案可删除。
四十
山坞重重香霰匀,短篱茅屋绝嚣尘。
老枝曾傲前朝雪,嫩芽忽偷明岁春。
桂萼有香称待史,梨花虽洁是陪臣。
东风摇落转生意,硕果青青子有仁。
四十一
木落千山水正坚,孤阳一点满春先。
清高不屑花王贵,瘦劲尤嫌国色妍。
薄雪淡烟流水外,嫩寒新月小窗前。
此中幽兴谁堪语,赋得扬州咏几篇。
四十二
一日堪消十日愁,正怜寂寞足优游。
寒溪照色波逾碧,冷雪封枝香更幽。
花影半窗人似玉,笛声一院月如钩。
吟魂朝夕尝相守,犹恐东风不易酬。
四十三
花信冬深似久虚,高枝春色忽然舒。
窗前月映明还暗,竹外烟横密复疏。
绢幅影摹斜瘦好,胆瓶香折半开初。
年来正欲修梅史,古石新苔并可书。
四十四
春光本自傲花王,永日相看鄙吝忘。
名姓当留高士传,芳英故点美人妆。
只愁陇使终难寄,纵是林妻也不妨。
蜜蜡殷红虽异种,同它霜雪解禁当。
四十五
绣户雕栏趣不同,好从泉石结芳丛。
淡烟微抹冰绡卷,晓月将横索粉空。
饥鹊啄花窥树外,寒蜂趁日到香中。
残英狼藉凭谁诉,怪杀楼头一笛风。
四十六
一林素艳霏氤氲,积气连朝凝水云。
香色皆先别有故,冬春之景复何分。
应知品质绝凡树,遂使诗词无至文。
陶菊周莲亦云贵,风流世外孰如君。
四十七
护惜尝严外户扃,药栏犹借竹为屏。
香生故向冷霜烈,花发岂因寒岁停。
瘦石留题人带酒,高枝挂月鹤梳翎。
东风不肯姿飘荡,野史应翻种树径。
四十八
严寒偏与众芳违,高士园亭正掩扉。
香引清风浮砚水,影随凉月到书帏。
雪花多出飘难久,梨叶同姿艳又肥。
为问蝶蜂谁梦见,晅旸有待未能归。
四十九
千树飞香战白龙,鹿胎斑落晓霜浓。
蜡须似剪金丝簇,紫萼疑传贝锦封。
玉暖空山云影合,珠明银浦月华重。
不知梦返罗浮后,雪压峨嵋第几峰?
五十
老树支离意似灰,新条簇簇早阳回。
月光将到花先香,蜡信未残蕊便催。
岁暮愁心看欲乱,乡关归恩望难裁。
莫嫌故叶凋零尽,又向群芳头上开。
五十一
玄冥当令百花悭,别有烟霜驻玉颜。
香发每惊魂入梦,开时仍令鹤司关。
拥书静对山逾古,倚石高吟人自闲。
檀板金樽欲相狎,奈他清尚未能删。
五十二
霜后孤荣势本危,贞坚外受岁寒移。
空山流水愁无奈,岛瘦郊寒信可师。
蜡雪压斜偏有致,春风摇落亦多姿。
买丝绣得新图样,留待花残对我思。
五十三
高树攲斜雪满丛,苍苔数点任东风。
清芬写就吟魂断,孤影立残香梦通。
窗倚素琴新月冷,楼头玉笛晓霜空。
几回寻访低回处,独木桥边野寺东。
五十四
窗前忽到每生疑,雪影空明月满枝。
夜半无人怜独笑,春回有梦说相思。
苍苔立偏赏难足,香叶哭残情更凝。
闻道花经尊傲骨,小园欲纪岁寒碑。
五十五
吟成月上纸窗明,寒鹊争枝曳露声。
既有诗词供笑傲,岂容烟火累生平。
春愁恒恐东风觉,晓梦频惊夜雪晴。
多少艳魄消不得,好留青子待流莺。
五十六
前林晓雾乱纷纭,花气空濛望里分。
静对无言人化碧,微吟欲就梦为云。
丰神淡冶难为状,兴味清遒未易群。
只有道人心似水,不辞风雪致殷勤。
五十七
冰玉清明照素颜,皤然半点鬓毛斑。
淡云笼月花初睡,新露披烟鹤未边。
流水斜穿荒径角,苍苔欲上古墙湾。
几枝掩映难图处,暮雪寒林带远山。
五十八
花时蜡屐过前溪,石径歧分路渐迷。
水映半湾翻画谱,烟横一树入诗题。
不将暖梦邀蝴蝶,惟恐春深叫竹鸡。
风雨每怜狼藉甚,欲寻好穴葬香泥。
五十九
清古从来独有君,林幽山僻望难群。
玲珑碎玉摇寒魄,杏露空香结素雯。
高土支颐钦傲骨,美人掩袂袭余芬。
终年护惜勤歌颂,好纪花臣第一勋。
六十
垂垂一树压茅墙,独向空山纪岁芳。
雪霁频频增酒债,花飞贴贴满诗囊。
不须长笛翻新谱,惟倩铜瓶贮古香。
老去暂余如意事,赖君清况浣愁肠。
六十一
花事三冬最苦辛,芳菲独尔露精神。
一簾瘦影摇新月,半夜幽香动早春。
绝巘烟霜偏有韵,柴门风雪不知贫。
久拼城市多捐弃,阆苑樊桐自结邻。
六十二
玉骨冰肤孰与怜,闲心惟我结情缘。
春愁只恐花先老,夜咏恒疑树欲仙。
流水孤树残雪后,斜阳烟坞薄寒天。
倚根尽日跏趺坐,悟得空香自在禅。
六十三
花梦多情愿每违,冒寒寻访不遑归。
溪边见影招渔艇,篱外闻香叩竹屏。
曲折几枝山雪瘦,空濛一树野烟肥。
排琴载酒忘朝暮,妒杀春风带雨飞。
六十四
山牎永夜伴题诗,愁绪多端孰与期。
月上岂无人共卧,春回只有子先知。
寒泉白石留清照,楚水吴山属远思。
岁暮每伤攀折惯,斋童日日护新篱。
六十五
花关寂寞叹清贫,残蜡惊春雪叶新。
朗曜光浮千片玉,霏微香霭一园春。
长松修竹神相赏,远水寒烟意自亲。
任尔严霜费摧折,凭陵傲骨似难驯。
六十六
冰雪封香见尔难,疏枝掩映隔篱看。
不同众卉争春色,独守山园耐岁寒。
寻访每矜新杖履,周旋犹是旧衣冠。
连霄对月乘时赏,莫待东风一夜寒。
六十七
柴门尽掩足优游,玉叶丛丛照敝裘。
偶尔遂酣三日酒,等闲消去十年愁。
寒鸦既噪树犹静,蝴蝶欲来香正幽。
竹下低徊看不足,为君携手一登楼。
六十八
岁残日日犯春迟,影度纱窗梦转疑。
清贵一时称独步,风流千里慰相思。
朝看似觉冰生骨,霄咏不知霜在眉。
但使高人肯乘兴,留连莫问夜何其?
六十九
孤高不作众花缘,独傲清霜骨更坚。
小阁迷香春似梦,山窗得月夜如年。
化来宝玉身为佛,超出凡尘品是仙。
何意东风偏效力,枝头转盼子青圆。
七十
不屑群芳关丽荣,争先独自见孤清。
寒深蜡雪偏留意,暖入春风便不平。
尝拟闭门吟半月,偶然立影遂三更。
几番纸帐惊霄梦,屋角幽香次第生。
七十一
瘦骨稜稜颇自矜,雪中斗艳复谁能?
耻留嫩叶迎新露,独结老根蟠古冰。
宛尔含情怜处子,萧然得意是高僧。
从来花谱稠奇绝,一品尤侈九命增。
七十二
百卉千葩苦冻僵,仙根别有返魂香。
谁将冰雪藏冰窟,故向寒岩逞素妆。
雪影一庭空映水,绡痕万点夜飞霜。
怪他蝴蝶迷清梦,却醉东风上海棠。
七十三
野渡横桥望朱真,夕阳斜映景偏新。
荒庐偏僻藏奇艳,积雪凝霜弄早春。
香隐寒光连宿雾,影映空水净飞尘。
从来朝市难知己,好伴深山古逸民。
七十四
得得寻香幽谷来,每逢泉石更徘徊。
一林雪影风吹乱,千点冰痕月照开。
露浥繁苞凝玉乳,霜封细叶隐珠胎。
任他零落惊春早,犹有残妆衬绿苔。
七十五
瑶台曾说植仙根,纵落尘凡品自尊。
瘦立修篁应有骨,幽同明月尚留痕。
高吟十日忘饥渴,坐对三更清梦魂。
任是群芳骄艳冶,争喧负喛不堪论。
七十六
错对前人用意深,幽姿果是慰闲心。
蜡残买屐携琴访,夜半推窗拥被吟。
每向山中求好侣,偏于世外见知音。
春来谁与消愁绪,留得高枝野水吟。
七十七
不向春光逞丽华,冰清霜冷自当衙。
柴门流水影偏静,破寺茅墙枝复斜。
梦觉转怜香淡漠,诗成又喜雪交加。
深山时有高人访,村落纡迴路恐差。
七十八
尝向林泉伴隐沦,萧疏枯寂转相亲。
断崖一树霭香雾,高涧几枝飞玉鳞。
似暗还明初得月,将开未吐正含春。
精神淡远名言绝,薄霰轻岚总是尘。
七十九
山臞有癖嗜清狂,朝夕周旋老是乡。
小酌怀人怜瘦影,清斋供佛散天香。
昔时孤傲犹难化,今日风流讵易忘。
莫怨春来有凋谢,几番开落悟行藏。
八十
独涵幽艳畏人知,水曲山坳景更宜。
醉里逃禅香代酒,霄分娱客影催诗。
琴书得子韵尤远,城市逢君俗可医。
最是梦回情绝处,霜天明净月如规。
八十一
偏是高寒得赏音,思连霄梦好追寻。
酒帘村舍春风早,襆被僧寮夜雪深。
禅观谁能消艳想,茅庵我欲隐香林。
关心只恐花容老,剪烛临窗夜半吟。
八十二
寒尽何缘见异姿,芳菲簇簇出疏篱。
横斜照水疑霞散,浓淡施朱畏雨欺。
西子时出冰玉骨,杨妃醉向雪霜时。
莫云桃杏多夭怡,须让春先第一枝。
八十三
众芳头上竞繁华,粉素丛中别作家。
疑向霜前剪春胜,翻从雪后散天花。
骑驴客醉桃源路,放鹤人归玉洞霞。
闺阁寒深绣新样,红丝捻尽艳尤赊。
八十四
骚人策蹇慢疑猜,岂有繁英冒雪开。
似把珊瑚装玉树,谁将猩血点珠胎。
天台却逊天香远,官阁应多艳色堆。
莫是花神送残腊,故褰锦珮下瑶台。
八十五
叶叶绯英弄早春,寒闺惊起惜花人。
高枝带雪啼红泪,嫩叶凝霜点绛唇。
每欲调朱描影瘦,不须剪彩耐寒新。
自从国色魁群艳,万紫千红莫效颦。
八十六
花时日日贫胡床,布袜青鞋特地忙。
马上隔溪遥见影,村中贳酒暗闻香。
高崖得碣疑秦汉,古涧留根自晋唐。
浓淡烟云描不得,为君收拾入诗囊。
八十七
梦到江南第一峰,闲云野鹤伴孤筇。
山阴雪后舟中见,关陇春先驿里边。
高洁不烦暄日照,坚贞宁畏冷霜封。
删枝护萼勤终岁,好向花田学老农。
八十八
孤洁谁能与俗谐,寒深风雪系余怀。
香连风雾迷山麓,影透松筠映水涯。
美女横钗妆绿发,幽人选石供清斋。
酒炉茶具都无恙,月挂疏枝兴更佳。
八十九
岁暮愁心不可支,巡檐索笑待新词。
瓷瓯静夜传春色,银蜡当窗照素姿。
坐久老人催白发,吟成骚客落双眉。
冰丝绝调谁能和,别院空将玉笛吹。
九十
瑶台移种果非差,昨夜群仙驭玉车。
瘦蝶趁香翻雪瓣,饥禽连叶啄冰花。
枝横古涧遮飞瀑,影落寒潭濛月华。
正是画师停笔处,淡敧明灭半敧斜。
九十一
朔气催花正过情,春光不意树头惊。
烟姿照水风前冷,雪影摇窗夜半明。
肠断人归斯近远,魂消霜落忽阴晴。
江南风景知何似,梦到家山第几程。
九十二
幽辉掩映四山空,一片寒光照水东。
清晓鹤来孤影处,黄昏人立暗香中。
新梢高出叶方足,老干半枯花复丛。
果是春回贪结子,多情宁怨五更风。
九十三
水竹从来有夙缘,疏篱曲折板桥连。
高寒爱弄霜中月,淡荡尝横雨后烟。
得意每当残雪夜,消魂多是小春天。
深山岁历无由记,报道花开似去年。
九十四
东风一夜透花关,开遍繁枝不可删。
籁籁寒姿惟独赏,稜稜清节有谁攀?
高人晤对衣冠古,美女维持韵度闲。
只恐雪深花信香,先传春色到山前。
九十五
萧然丰骨本清臞,不借三春绿叶扶。
宿蝶有情怜玉叶,寒蜂无赖撮香须。
水光遥映斜方见,烟色横遮近又无。
杖屐年来幽兴足,江村花市尽招呼。
九十六
何处飞仙弄玉箫,传来花信不知遥。
窗前梦到月方吐,枝上春回雪未消。
千点珠光分露彩,一庭空影映冰绡。
谁家高木藏深坞,门对横塘宛转桥。
九十七
花时寂寞掩荆关,无奈春愁断续间。
竹里瑶琴知我静,窗前文石对君闲。
清贫自是增幽兴,烟火灾能驻玉颜。
供佛插瓶俱弃折,畏他迁事未能删。
九十八
似有花神与梦私,山窗幽艳忽催诗。
修柯既凛坚冰节,嫩蕊转开龙战期。
水影若从灯下见,烟姿欲向画中窥。
不知何处翻新曲,铁笛声中雪满枝。
九十九
孤怀本自爱芳晨,雪里殷勤漏早春。
树似有心哉此老,花如衣白者山人。
林泉未熟调羹味,岩穴能甘陋巷贫。
独幸尘埃犹不染,好留颜色对先民。
一○○
牡丹空白说花王,谁敢冲寒伐艳阳。
王蕊天姿终逊丽,海棠国色正输香。
楼台铁笛翻红怨,驴背佳词遍锦囊。
深夜月明光灿烂,不须烧烛照新妆。
作者:陆湘之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