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有在基地为茯苓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王璨 摄)
工人正在杨梅幼林下种茯苓(王璨 摄)
甘棠镇五里冲万亩杨梅幼林套种茯苓基地(胡耀文 摄)
甘棠镇五里冲万亩杨梅幼林套种茯苓基地(胡耀文 摄)
靖州融媒8月15日讯(记者 李小芳 王璨 胡耀文)地处怀化市南部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素有“天然氧吧”之称,森林覆盖率达74.93%,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居湖南省第一。2022年,获评国家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近年来,该县以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为抓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以青山绿水为底蕴,突出一个“林”字,打造了多条绿色产业链,摸索出一条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具有靖州特色的“两山转化”路径。
8月14日,在靖州县甘棠镇五里冲万亩杨梅幼林套种茯苓基地里,挖掘机正忙着刨土,工人们忙着将培育好的茯苓菌种放到刨好的土窖里覆土压实,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靖州国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焕国表示:“杨梅幼林下套种茯苓,既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新的成果转化,减轻了开发成本,又保证了种植产量。既是保护了我们的生态环境,也让我们在青山中创造财富。”
靖州是中国杨梅之乡、中国茯苓之乡,近年来,当地立足实际,盘活林地资源,激发1+1>2的产业融合发展效能,杨梅种植面积10万亩,年集散茯苓近8万吨,占全国交易量的70%,出口量占全国的2/3。依托现有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按照“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政府搭建园区平台、园区培育龙头企业、企业链接基地农户”的思路,杨梅树下种茯苓,不仅节约了土地,茯苓种植所需的原材料腐烂后还能成为杨梅树的养分,成为了绿色循环种植的一环。
“通过我们长时间的摸索,杨梅幼林套种茯苓既保证了植被的均衡,又没有产生水土流失。采收茯苓之后为杨梅树提供很好的有机肥料。在这循环利用的过程中,保护了我们的生态环境。”靖州县茯苓专业协会会长王先有说道。
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靖州始终坚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把良好生态作为靖州最大优势、最大潜力和最大后劲,颁布了湖南省第一部地方性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在全省首创生态产品(林地)确权登记,探索出“三层剥离、多权叠加”模式,在地上、地表和地下分别设立林地经营权。聚焦“四两拨千金”和“靖州三宝”生态经济发展,持续推进优质生态资产资本化,创新健全体制机制,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形成了以林果、林药、林竹、林游、林治为代表的“五林”生态经济模式,实现了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一审:许梦娟 二审:滕栋 三审:李小芳
来源:靖州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小芳 王璨 胡耀文
编辑:李乐君
本文为靖州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jingzhouxw.com/content/646742/59/12957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