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产业升级的辉煌之路

制造业是我国的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不仅标志着我国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更是实践上增强市场竞争力、带动产业链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里程碑。这一主题不仅承载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也预示着未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回顾过去,中国制造曾是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代名词,依靠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完善的产业链,中国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单纯依靠低成本和模仿已无法维持长期的竞争优势。面对这一挑战,中国果断提出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的发展战略,力求实现从“制造”向“创造”的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十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制造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规模优势不断巩固,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同时,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大幅提升,工业产品供给的数量、质量和档次都有了全面提升,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中国并未止步于此。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突飞猛进,中国制造业正加速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政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推动优质科技资源下沉到产业一线,实现创新要素向大中小企业集聚。同时,制造企业也在积极拥抱新技术,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场景研究,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产业创新网络,形成自主品牌,加速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创造取得了显著成就。从创新投入看,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0.3%,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从出口产品看,技术密集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由2012年的7.4万亿元、3.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8万亿元、6.3万亿元。此外,中国还成为全球先进技术的市场应用和产业转化的重要地区,科技创新优势不断增强。

中国创造的崛起不仅提升了国内制造业的竞争力,也带动了全球产业链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中间品贸易第一大国,贸易规模在全球占比达20%。同时,中国还是全球拥有“灯塔工厂”最多的国家,这些工厂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为全球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国际竞争中,中国创造的地位也日益凸显。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特别是在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中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和成果。这些成就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为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创造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国际竞争压力增大等。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需要继续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全球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

总的来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措施,中国创造将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并为全球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是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辉煌之路,我们期待中国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靖州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俊名 禹宇

编辑:陈小帅

本文链接:https://www.jingzhouxw.com/content/646856/75/1459113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乡镇传真
  • 部门动态
  • 美丽靖州
  • 怀化新闻
  • 特别推荐
  • 时政要闻
  • 走进靖州
  • 社会民生
  • 通知公告
  • 文化艺术
  • 学习教育
  • 文明创建
  • 聚焦
  • 黄忆钢报道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靖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