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融媒3月28日讯(记者 胡映辉 符群梅 舒斌)3月28日,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飞山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化育秧(苗)工厂内,立体循环式育秧机器正进行标准化育秧作业。将水稻育秧从田间搬进工厂,智能化育秧大幅缩短了育秧时间,培育出的秧苗密度和品质更高,让春耕开启“科技模式”。
工人将分盘完成后的秧苗盘码放整齐(胡映辉 摄)
在飞山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化育秧(苗)工厂,育秧工作有序进行。全自动播种流水线自动进行填土、洒水、播种、覆土等工序。完成育秧盘制作后,工人再将育秧盘送入暗室进行48小时催芽。生产线一天可播种3万盘,用于近1千亩水稻插秧。
“我们育秧工厂单批次一次可以育5000亩左右的秧苗。如果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可能要上千人,但是我们现在的话,只要3个人就可以完成。”靖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李巧华表示。
育秧架上,已播种好的育秧盘通过物联网环境监测、水肥一体循环喷灌等先进设备,实现温度、湿度、光照精准调控。秧苗存活率从70%提升至95%以上。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近10倍,仅这一座育秧工厂,全年就可产出秧苗近5万亩。
工人检查平板育秧的秧苗生长情况(胡映辉 摄)
“我们采用了激光式的补光形式,(通过)单色补光来提升我们秧苗的质量。从这个角度把我们的秧苗质量做得更好,利于我们后面的丰产丰收。”靖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李巧华表示。
靖州作为国家级制种大县,通过集中育秧,满足大面积农田用秧需求,节省人力成本,保证育秧质量,提高作物产量。数字化育秧工场现建设32组循环运动式育秧机组和配套设施,13—20天可完成一个水稻育秧周期,实现从一粒种子到一棵秧苗的全流程机械化,比传统制种插秧成本降低30%左右。
循环育秧机上育制的秧苗(胡映辉 摄)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完成5万亩的育秧工作,目前已经承接到的订单是6300亩左右,后期我们的两系、三系的杂交水稻制种,以及我们的晚稻和中稻的订单上来之后,达到目标是不成问题的。”靖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李巧华表示。
一审:李清 二审:钟屿右 三审:李小芳
来源:靖州融媒
作者:胡映辉 符群梅 舒斌
编辑:李帮旭
本文为靖州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jingzhouxw.com/content/646947/75/14829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