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融媒4月25日讯(记者 钦苏芬 舒昭兵 陈俊名)4月24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平茶镇界牌村竹林深处,农业无人机旋翼轰鸣。“00后”青年彭泽龙将科技力量引入南竹运输,为传统竹产业装上“科技引擎”,助力“中国南竹之乡”驶入智慧运输快车道。
彭泽龙和陆显顺正在为无人机起飞做准备(钦苏芬 摄)
竹林间,彭泽龙手持遥控器,熟练操控无人机平稳升空,精准调运竹材下山。这已是其团队第三次执行无人机运竹任务。
彭泽龙正在操作无人机起飞(钦苏芬 摄)
“以前靠人工搬运竹子,一天下来也就打10多个转,搬运1吨左右,而且山路难走,特别耗费体力。现在有了无人机,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一天可以搬运10吨左右。”彭泽龙感慨道。
彭泽龙正在操作无人机调运竹子(钦苏芬 摄)
彭泽龙与搭档陆显阳、陆显顺经营有30余亩竹林,曾因运输难导致大量竹材滞留山林无法变现。受网络视频启发,三人自费购置农用无人机设备,并考取了农用无人机操作证,经两个月技术攻关,将单趟运输时间从30分钟压缩至1分半钟,运输成本从每吨300元降至180元。如今,竹垛整齐码放待“空运”的场景,成为运输变革的生动注脚。
陆显阳正在把竹子挂到无人机上(钦苏芬 摄)
近年来,随着竹加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竹原料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全县44家竹材加工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 ,已基本形成涵盖竹笋加工、竹纤维加工、竹环保餐具加工、竹粉生产及剩余物综合利用的全链条精深加工体系。
作为行业标杆,湖南辰铭竹木制品有限公司主营高端竹餐饮用品的研发制造,是一家综合性外贸企业,出海份额占企业产值90%以上,2024年产值达500多万美元,出口订单以30%的增速逐年递增。当前,公司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对竹原料的稳定供应需求十分迫切。
“天气和运输方式是我们竹原料供应的‘拦路虎’。现在‘无人机运竹’模式的出现,解决了竹材运输难、下山难的问题,为我们企业提供了原材料保障,让我们对未来开拓更多国际市场充满信心!”湖南辰铭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健说道。
靖州作为“中国南竹之乡”,现有南竹21.6万亩。目前,“无人机运竹”的“低空经济”模式已在藕团村、下宝村和界牌村等地开展试点。这种创新模式成功打破了偏远林区南竹下山难的运输瓶颈,切实打通了竹子运输的“最后一公里”,为全县竹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审:李清 二审:滕栋 三审:刘杰华
来源:靖州融媒
作者:钦苏芬 舒昭兵 陈俊名
编辑:李帮旭
本文为靖州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jingzhouxw.com/content/646948/63/14917126.html